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7:48
   从目前青海的旅游业的现状来看,旅游业的开发比较粗糙,体育旅游,尤其是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因此,本文以“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讨论。首先,对体育旅游概念及“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进行了科学界定;其次,通过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类型进行了分析;第三,通过问卷调研,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第四,提出了加快“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青海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青海建设“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论如下: 1体育旅游活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增强体质、消遣娱乐休闲和调节精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旅游的价值,体育旅游逐渐形成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2“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地区有良好和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条件。但由于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相对滞后,目前的民族体育旅游不能满足广大体育旅游者的需求,成为发展“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业的“瓶颈”。 3青海针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旅行社和户外探险俱乐部不多,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广大体育旅游爱好者及时了解体育动态的需要。旅行社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没有突出体育旅游的特点,很难吸引体育旅游爱好者。 4政府主管部门对体育旅游的监督不足,缺乏明确地规章制度和系统地人才培养体系,没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造成体育旅游资源的浪费。 5加快“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促进环湖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环湖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开发“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
【学位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有关的体育旅游概念
    2.2 旅游资源
    2.3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及特点
    2.4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国内外体育旅游发展概况
        4.1.1 国外体育旅游发展概述
        4.1.2 国内体育旅游发展概述
    4.2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类型
        4.2.1 青海自然与人文环境概述
        4.2.2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资源分布
        4.2.3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
    4.3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点
        4.3.1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
        4.3.2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4.4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状况
        4.4.1 旅游者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各旅游地的兴趣
        4.4.2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适宜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
        4.4.3 环湖地区吸引游客的体育旅游资源
        4.4.4 游客喜欢的环湖地区体育旅游项目
        4.4.5 旅游者认为需要增设与改进的体育旅游项目
        4.4.6 旅游者想再参加的体育旅游项目
    4.5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5.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5.1 发展环湖地区少数民族经济
    5.2 扶持环湖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体育活动
    5.3 加快环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5.4 有目的有计划建设环湖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点
    5.5 繁荣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开发“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 源的民族人才
    5.6 加强各部门合作,扩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客源
    5.7 研究大众体育旅游消费的特点和消费方式,指导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5.8 努力为体育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5.9 大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徐亮;苏永玲;朱玉军;郑平;;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2 刘宁;殷生宝;;“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朱玉军;徐亮;苏永玲;张芳;郑平;刘雪梅;;2004~2010年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4 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5 魏佳巍;范晓明;;抚远县赫哲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恒田;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军;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灾害预测信息系统[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叙;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龚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夏扬;上海道契: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生宝;“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钟兴;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云国;论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翟晓英;陕西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玉伟;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李恩惠;韩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民族传统[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韩晓燕;瓦格纳与威尔第歌剧创作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窦丹;重庆市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9 委华;河西民族社区协调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全福;新疆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7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7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