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9:30
   旅行社是联结旅游业的桥梁和纽带,我国旅行社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如何实施战略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旅行社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外20年旅游战略文献结论显示,旅游企业特别需要加强战略发展计划的研究,特别是使命陈述的研究。其中旅行社战略管理深入研究了环境分析,涉及了发展计划、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等众多内容,而使命陈述是企业战略管理比如旅行社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它常出现在企业年度报表与企业融资计划上,向外推荐“企业是什么,企业将成为什么,企业应该是什么”等界定企业范围的信息,它也出现在企业的劳动合同与员工培训书上,对内沟通,上下传达企业的“使命”、“目标”及“远景”等战略管理理念。但目前国内关于旅行社使命陈述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 本文从近年的“中国国际旅行社百强”和“美国旅行社最佳五十”中,筛选出近三年稳定排在前五十位的旅行社,通过网络和相关途径收集其使命陈述文本,用手工和软件对全部文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旅行社使命陈述的基本要素,比较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的主要差异,为我国旅行社制定使命陈述提供参考。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基本背景和国内外关于旅游战略问题的研究,特别总结国内旅行社战略研究的现状,透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第二章就使命陈述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收集到足够且完全的旅行社使命陈述文本。第三章对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样本文本进行要素分析和比较,得出旅行社要素是什么的基本结论。第四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制定旅行社使命陈述的建议。最后简要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后续研究问题。。 通过对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第一,旅行社使命陈述有其自身的关注点,对照戴维提出的“九要素”标准,将近42%旅行社只有3.4要素,有14%要素数为0。这是旅行社的服务性质和中介性质决定的。 第二,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中,共同强调的重点是“产品/服务”、“顾客”和“员工”。差异较明显的是中国的旅行社更重视“经营哲学”“公共形象”和“市场”;美国的旅行社更注重“核心技术”。 第三,克里斯多佛认为使命陈述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本文反证推出旅行社排名变化以经营业绩为基础,旅行社排名与旅行社国际竞争力、及旅行社的效益等业绩指标关系密切,这些虽不能证明使命陈述与旅行社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但旅行社使命陈述与经营业绩不是没有关系。尝试对近3年中美旅行社排名变化较大的进行使命陈述要素分析,发现经营业绩好的旅行社有其共同重视的要素,经营业绩差的旅行社也有比较忽略的要素。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592.6;F597.12
【部分图文】:

路线图,使命,比较研究,中美


中美旅行社使命陈述比较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企业使命,战略管理理论,体系,位置


旅游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使命与组织目标等共同解释旅游企业如何计划发展方向。发展计划处在环境分析与战略规划工作之间,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第二步工作「,’〔,幻〔28,(见图2一2,企业使命位置)。总之,宣扬企业使命、远景与目标等战略意图,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将成为什么,及/或企业应该是什么”’等重大问题,取名为使命陈述、使命宣言、经营理念、宗旨、文化等正式文本就是使命陈述。‘它通常出现在企业公开年报或企业内部报告上,最近有向企业门户网页转移的趋势,是企业内部管理与内外沟通的实用战略工具。Greenley,GE二 StrategieManagement[M].PrentieeHall

使命,旅行社,频率对比,中美


社所占份额相对较多的前3一4个要素为产品/服务、形象、顾客与员工等;而矩阵分析结果显示,两国要素频率最高的是服务/产品、顾客、员工与哲学(具体见图3一2)。使命陈述要素是企业为获得认同而对内外发布的必要消息‘3)。旅行社也要注意:顾客需要或重视什么;顾客群需要或重视什么;员工执行使命陈述,把他们的服务推荐给有需要的顾客。软件分析与矩阵分析使命要素频率结果显示,不同国家的旅行社所关注的要素不一样。管理经验丰富的美国旅行社,制定使命陈述时特别注意服务/产品、与顾客。中国旅行社则最关心产品/服务,与形象。中美两国中大部分旅行社拥有4个使命陈述要素。综合表3一2软件分析结果与表3一4矩阵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图3一6)旅行社业最关注的前四个要素依次为,服务/产品、顾客、员工,与经营哲学/公共形象等。这四个要素是旅行社使命陈述基本结论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欣;利用伟大使命创造竞争优势[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宏;旅行社员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银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旅游业的兴起[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7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7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