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的飞天——敦煌飞天的“飞动美感”研究
【文章目录】:
导 言
一、敦煌飞天形象的“飞动美感”及其意蕴
(一) 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
1.圆
2.流
3.韵
(二) 飞天“飞动美感”的美学特点
1.优美
2.灵动
(三) 印度飞天形象与敦煌飞天形象的比较
(四) 敦煌飞天形象与西方飞动形象的比较
二、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成因
(一) 中国艺术创作观念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1.“迁想妙得”与飞动美感
2.“神思”的想象与飞动美感
(二) 中国舞蹈艺术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三) 造型艺术中姊妹艺术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结 语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冉冉;;视觉传达中意象性语言的表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军科;;从标志设计谈创意能力的培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凌;;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的教学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10期
4 ;最具想象力插图[J];今古传奇(奇幻版下半月版);2010年07期
5 于源;;时代要求想象力[J];体育博览;1985年08期
6 晁方方;;想象——艺术创作的精灵[J];美苑;1986年05期
7 唐映梅;;明确教学目标 改革素描教学[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8 董敬;;传统图案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1期
9 刘伟红;;创意——设计素描的核心[J];装饰;2007年02期
10 董敬;;传统图案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黎明;线论[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金哲弘;倪瓒山水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谢建军;书法美学意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龙海;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寿荣;理智与直觉[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9 申暎浩;20世纪韩国画的演变[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唐斌;儿童绘画与认知[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乐静;试论中国画的线条在人物画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毕海清;西方油画对中国书法线性借鉴的可能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戴昕;杨家埠木版年画线条和色彩研究及运用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宋肖霏;诗意·乐韵[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丽丽;多样化的线条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志虎;论线的“书写性”在当代工笔画中的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莉娜;体验边缘[D];四川大学;2007年
8 马高燕;克里姆特作品中线条的精神化倾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海龙;对传统的背离[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张天一;浅谈敦煌飞天造型形式及其影响[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7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7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