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03:51
   随着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旅游业在旅游城市中巨大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性愈发凸显出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凡有一定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的地域都将发展旅游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有的地方甚至将其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来发展。目前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实践中区域旅游合作的快速发展迫切地要求更完善的理论的支撑。同时,通过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也逐渐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从而对区域经济旅游合作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综合运用系统论、博弈论、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部分首先界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3种效应、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3种模式、深入剖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实证部分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为例,论证了理论部分提出的相关结论并揭示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为区域旅游更好地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包括如下4个部分: (1)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界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概念,并介绍了区域旅游合作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阐述了区域合作的主体及各主体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诉求,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3大效应。 (2)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及其实现。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点—轴发展模式、双核联动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并分别论述了三种模式的理论基础、特点及运行规律。最后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三种模式的模糊评价与选择方法,并且论述了模式的实现路径和保障体系。 (3)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分别论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动力机制部分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历史数据进行仿真;利益机制部分提出了利益共享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政府调节机制部分利用了演化博弈分析方法,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 (4)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实证研究。以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为例,在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背景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空间演化过程,并且进行了广泛的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前文理论部分提出的结论。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5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2.3 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
    2.4 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诉求
    2.5 区域旅游合作的效应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
    3.1 点—轴模式
    3.2 双核联动模式
    3.3 核心—边缘模式
    3.4 三种发展模式的比较
    3.5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3.6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
    3.7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实现的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
    4.1 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4.2 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机制
    4.3 区域旅游合作的政府调节机制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证分析:以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为例
    5.1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背景分析
    5.2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空间演化过程
    5.3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机制分析
    5.4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5.5 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2 王雪芳;;基于系统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环北部湾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3 刘学强;罗仕伟;田述宝;;基于博弈论的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传康;华北文化旅游区与京津冀旅游开发协作[J];城市问题;1989年01期

5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6 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竞合博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7 杨荣斌,郑建瑜,程金龙;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8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9 李永文,史本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10 张河清,成红波;“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陈实;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静;中国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伍鹏;湘鄂渝黔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向华;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陈宁;辽宁省旅游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柏玲;区域旅游品牌规划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1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1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d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