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的旅游方针及其影响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3 14:44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就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经济巨人,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增长尤为显著,而在这一地区,中国的入境游已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起到一个主导性角色。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主导性动力——无论是境处还是境内。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旅游产业发展方针。有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针的支持,重点旅游行业、重点旅游产品、重点旅游地区就能得到迅速发展,也将由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竞争秩序,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无形保障。因此,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旅游发展方针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三个阶段对中国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上的作用进行探讨:1978—1985、1986—1991、1992—现在。总体来说,中国政府主要扮演六个角色:(1)经营者—包括对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及旅游商业活动的经营权;(2)调控者—制定和实施调控旅游产业的法规;(3)投资刺激者—通过金融激励措施刺激旅游投资;(4)促销者—针对国际市场对国内的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和促销;(5)协调者—协调有涉及旅游业的政府各部门的活动;(6)教育者—建立一套旅游教育体系及提供旅游教育和培训项目。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三个阶段中国政府针对旅游需求所采取的方针和扮演的角色及其这些方针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这四个方面(即需求、决定、产出和影响)的探讨,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旅游业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启示。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59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有关政府与市场的理论探讨
1.1.1 政府与市场的理论——西方国家的经历
1.1.1.1 市场经济发展前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1.1.2 自由竞争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
1.1.1.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扩张
1.1.2 政府与市场的理论——中国的经历
1.2 关于中国政府的旅游产业方针的理论研究综述
1.3 选题的意义
1.4 本文的内容体系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2.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2.1 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1.1 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主导提供旅游基础设施
2.1.2 旅游资源具有跨地域性,需要政府加强协调
2.1.3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需要政府对旅游产品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协调
2.1.4 旅游促销具有层次性,需要政府参与旅游形象宣传
2.2 对旅游业外部性的干预需要
2.3 国际经验的证明
2.4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备
2.4.1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
2.4.2 加速大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2.4.3 加速资本集中和发挥政府优势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旅游方针及其影响之分析
3.1 1978年经济改革前的中国旅游
3.2 第一个历史阶段(1978-1985)
3.2.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2.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2.2.1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3.2.2.2 外资的引入
3.2.2.3 企业经营权从中央集中到向地方及个人的分散
3.2.2.4 旅游定价的改革
3.2.2.5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2.2.6 旅游教育和培训
3.2.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3.3 第二个历史阶段(1986—1991)
3.3.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3.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3.2.1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3.3.2.2 旅游景点的恢复和发展
3.3.2.3 航空领域的改革
3.3.2.4 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强化
3.3.2.5 旅游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3.3.2.6 对旅游产业的调控
3.3.2.7 国际旅游的促销
3.3.2.8 企业的外联权的进一步下放
3.3.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3.4 第三个历史阶段(1992—现在)
3.4.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4.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4.2.1 扩大外国投资旅游业的领域范围
3.4.2.2 规划度假地的建设
3.4.2.3 旅游定价的进一步分权
3.4.2.4 旅游业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4.2.5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3.4.2.6 旅游业进一步以市场为依据的调控
3.4.2.7 旅游促销的进一步强化
3.4.2.8 旅游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4.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4 结论及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82303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592.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有关政府与市场的理论探讨
1.1.1 政府与市场的理论——西方国家的经历
1.1.1.1 市场经济发展前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1.1.2 自由竞争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
1.1.1.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扩张
1.1.2 政府与市场的理论——中国的经历
1.2 关于中国政府的旅游产业方针的理论研究综述
1.3 选题的意义
1.4 本文的内容体系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2.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2.1 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1.1 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主导提供旅游基础设施
2.1.2 旅游资源具有跨地域性,需要政府加强协调
2.1.3 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需要政府对旅游产品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协调
2.1.4 旅游促销具有层次性,需要政府参与旅游形象宣传
2.2 对旅游业外部性的干预需要
2.3 国际经验的证明
2.4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备
2.4.1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
2.4.2 加速大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2.4.3 加速资本集中和发挥政府优势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旅游方针及其影响之分析
3.1 1978年经济改革前的中国旅游
3.2 第一个历史阶段(1978-1985)
3.2.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2.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2.2.1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3.2.2.2 外资的引入
3.2.2.3 企业经营权从中央集中到向地方及个人的分散
3.2.2.4 旅游定价的改革
3.2.2.5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2.2.6 旅游教育和培训
3.2.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3.3 第二个历史阶段(1986—1991)
3.3.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3.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3.2.1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3.3.2.2 旅游景点的恢复和发展
3.3.2.3 航空领域的改革
3.3.2.4 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强化
3.3.2.5 旅游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3.3.2.6 对旅游产业的调控
3.3.2.7 国际旅游的促销
3.3.2.8 企业的外联权的进一步下放
3.3.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3.4 第三个历史阶段(1992—现在)
3.4.1 对旅游方针的需求
3.4.2 方针决定和产出
3.4.2.1 扩大外国投资旅游业的领域范围
3.4.2.2 规划度假地的建设
3.4.2.3 旅游定价的进一步分权
3.4.2.4 旅游业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4.2.5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3.4.2.6 旅游业进一步以市场为依据的调控
3.4.2.7 旅游促销的进一步强化
3.4.2.8 旅游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4.3 旅游方针产生的影响
4 结论及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符玉;李增友;;十六届亚运会与广州旅游产业的经营与发展[J];中国商贸;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振;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天啸;导游援藏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华;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柴爽;《上海市旅游条例》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2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