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不同生命周期旅游扶贫村居民绩效感知的比较研究——以恩施州旅游扶贫村为例
【部分图文】:
表7 具有显著差异维度的比较结果Tab.7 The results of LSD in the 8 dimension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生命周期阶段(i-j) 政策执行力度感知 微观政策覆盖感知 宏观政策覆盖感知 素质提升感知 经济效益感知 经济成本感知 环境成本感知 环境效益感知 探索阶段 参与阶段 -0.19* -0.21** -0.22* -0.15 -0.08 0.06 0.08 -0.13 发展阶段 -0.34** -0.47** -0.23* -0.28** -0.54** -0.12 -0.15* -0.22* 稳固阶段 -0.42** -0.52** -0.43** -0.03 -0.34** -0.38** -0.15 -0.25* 参与阶段 发展阶段 -0.15 -0.25 -0.01 -0.14 -0.46** -0.18 -0.23** -0.09 稳固阶段 -0.23* -0.31** -0.21 0.11 -0.26* -0.44** -0.23** -0.12 发展阶段 稳固阶段 -0.08 -0.06 -0.19 0.25* 0.19 -0.26* -0.01 -0.03 注:(1)*表示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2)本表是利用除岩门、东洲村外的20个村的数据计算的结果。同理,各阶段扶贫村居民的微观政策覆盖感知均处于中间水平(图1a),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提高,稳固阶段达最高(3.36)。稳固阶段显著高于探索(p<0.01)与参与阶段(p<0.01);同时参与、发展阶段也显著高于探索阶段(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稳固阶段扶贫村居民对“开展了旅游服务培训”和“指导了旅游开发”的感知显著高于参与、探索阶段。这表明稳固阶段扶贫村在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服务培训方面做得较好,而探索、参与阶段扶贫村在这些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宏;刘琼英;;雅安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旅游扶贫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年04期
2 张博;顾方哲;;山东省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年24期
3 陈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4 张欢欢;;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转型升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03期
5 张欢欢;;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转型升级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6 项园园;;乡村旅游扶贫视角下产业环境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35期
7 陈慧萍;;生态人类学视角下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扶贫研究——以贵州省中洞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12期
8 马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以山西地区为例[J];商业经济;2020年01期
9 张琰飞;陆薇;;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12期
10 黄瑛;;旅游扶贫的空间分布与模式选择——以赣南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邓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羽寒;乡村振兴战略下兰州旅游扶贫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发展模式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秋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的个案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雅丽;甘肃省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珍;韩城旅游资源与旅游扶贫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5 苟文娟;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6 席婷婷;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参与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7 李灿松;旅游扶贫动态监测与成效评价[D];云南大学;2018年
8 蒋爱平;彭州市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9 王刚;山东省东平县乡村旅游扶贫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10 朱敏;大余县丫山景区旅游扶贫绩效居民感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2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8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