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长江三角洲地区休闲农庄的发展和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21:24
  休闲农业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景观、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具有休闲、求知、生态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它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虽然休闲农业园等旅游产品增长迅速,但从调查结果看,发展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一些农业园出现了客源减少、效益下降的局面,衰败迹象日益显现。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合理系统、有针对性的规划。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多学科、多角度的,除了一般性的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外,它还需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文章运用了实证调研、比较研究、规划设计模式构建、案例应用研究等研究方法,融合农业、民俗、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尝试分析当前长三角地区休闲农庄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并积极探索适当的规划设计模式,具体落实到实际案例,为今后的规划、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农业旅游项目情况,将各类农业旅游项目细分为观光农业园、休闲农庄、民俗村和农业区四个大类型,提出了休闲农庄的概念、特征、类型。接着按照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进行的分类,并结合各个旅游点的区位情况、建设规模...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休闲农庄的发展和规划设计研究


5个农庄分布图

农庄,水渠,南京市


第三章长三角地区15个农庄的调查分析3.115个农庄的园区概况3.1.1帅旗农庄帅旗农庄位于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境内,距长江三桥约10公里。农庄新建于2000年,占地300亩,是“南京市生态教育基地”、“南京市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科技示范园”、“南京市农业旅游景点”,并于2005年10月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庄主要包含观光采摘、餐饮、垂钓三大部分。其中,观光果园占地100多亩,利用了原有荒山,结合家禽养殖,成为种植养殖结合区。山体南侧开辟了两个水渠,较大的水渠为特禽养殖观赏区、水禽养殖基地,东南角较小的水渠为垂钓塘。不论从面积上还是数量相对比例上,果树种植和家禽养殖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成为帅旗农庄主要的项目。

山田,牛奶


中心、温室花房等;除了一般主题公园中常见的娱乐项目(如水七乐园等)外,还设有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事娱乐项目,如家家小菜园、走地香鸡园等。图3一2千盛农庄Fig.3一 2QianShengFann 3.1.3山田牛奶文化园山田牛奶文化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新建于2003年,占地约500一亩。农庄建设初衷是作为山田牛奶厂的辅助参观区域,因此以“牛奶文化”和草原风情为主题,目前它是全国唯一的牛奶文化草原风情园。草原风光是园区的主要旋律,农庄在不大的范围了设置了很多蒙古包,安排的项目也多体现蒙古风情,如蒙古式摔跤、民族歌舞、滑草、射箭、跑马场、奶酒奶酪制作、挤奶、骑骆驼、羊拉车等。图3一3山田牛奶文化园Fig.3一 3ShanTianMilkC日 turePar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产业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J]. 钱津.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2006(06)
[2]江南民居解读[J]. 王修水.  浙江建筑. 2006(06)
[3]农业旅游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及其发展对策探析[J]. 王慧.  农业经济. 2006(06)
[4]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J]. 卢云亭.  旅游学刊. 2006(04)
[5]“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J]. 何景明.  旅游学刊. 2006(03)
[6]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分析[J]. 卞显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7]从中国古代图腾谈现代标志设计[J]. 廖维章,徐敏.  美术大观. 2006(02)
[8]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共同开拓研究[J]. 陶卓民,卢亮.  人文地理. 2005(06)
[9]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应用[J]. 杨兴柱,陆林,王群.  地理学报. 2005(06)
[10]关于旅游与休闲研究方法的思考[J]. 申葆嘉.  旅游学刊. 2005(06)

博士论文
[1]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的研究[D]. 操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硕士论文
[1]北京市观光农园景观设计初探[D]. 冯丽.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中心城市与其周边旅游地发展关系研究[D]. 马治鸾.四川大学 2003
[3]青岛市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D]. 孙艺惠.青岛大学 2003
[4]中国农业中的美学考察[D]. 李香会.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6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36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