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25 20:39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旅游资源重要组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基本组成要素是地质旅游资源。抚仙湖流域地质资源丰富,有很高的旅游价值。目前对抚仙湖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仅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只注重其商业价值,美学价值和休闲价值,没有考虑其科学价值和整个湖泊流域的完整性,忽略了湖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抚仙湖流域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并以湖泊地质旅游资源特色为卖点,开发湖泊旅游产品,将湖泊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精品推介入旅游市场,具有积极地意义。 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包括地层古生物类(下分典型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产出保存地2亚类)、矿物矿床类、地貌遗迹类(包括构造遗迹类和岩溶地貌类2亚类)、水体景观类(包括湖泊湿地、泉塘类、岛屿、基岩湖岸和沙质湖岸等5亚类)等4大类共10亚类。 在实地调查流域内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本文对流域内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半定量的评价。首先参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值表,结合本流域地质旅游资源的特点,给出了地质旅游资源评价赋分表。然后对照地质旅游资源评价赋分表的要求,对流域各种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定性评价了地质旅游资源的美学...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抚仙湖流域范围及地理位置
抚仙湖流域卫星遥感图
秀水美的宁静和视觉的奢华;若逢阴云密布,烟波浩森,雾气蒸腾,百里湖面神色凝重,其状凄然;而一旦云开日出,则阴霆尽扫,万顷碧波雀跃欢歌,如诗如画(图3.1)。图3.1抚仙湖美景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醒酮,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抚仙湖是居滇池、洱海之后的云南第三大湖泊。湖面海拨高1721米,湖水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155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抚仙湖湖水属国家一类水质,是云南省湖泊中透明度最高的,透明度达7一8米。抚仙湖水的主要来源是周围河流汇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抚仙湖东岸海镜—居乐段污染控制与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J]. 叶许春,张世涛,李荫玺,付刚. 生态经济. 2005(12)
[2]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J]. 孙长远,周淑敏.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01)
[3]界定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J]. 戴丽,王志芸. 云南环境科学. 2004(S1)
[4]湖泊资源特征及与其功能的关系分析[J]. 姜加虎,窦鸿身,黄群.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3)
[5]基于“概念分层”结构的旅游地质资源评分系统的开发[J]. 庞淑英,杨世瑜,秦卫平,黄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6]开拓思路抓住机遇 地质工作为发展旅游服务[J]. 陈安泽,王泽九.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2)
[7]论云南高原湖泊环境整治与湖泊旅游开发的互动机制[J]. 赵敏燕,蒙睿,董文渊. 新疆环境保护. 2004(01)
[8]云南湖区公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浅析[J]. 李成金. 云南环境科学. 2003(S1)
[9]抚仙湖区域旅游开发与湖泊可持续发展研究[J]. 金文刚,张晶,尚绍信.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S1)
[10]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 毛学翠. 资源·产业. 2003(04)
本文编号:2938355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抚仙湖流域范围及地理位置
抚仙湖流域卫星遥感图
秀水美的宁静和视觉的奢华;若逢阴云密布,烟波浩森,雾气蒸腾,百里湖面神色凝重,其状凄然;而一旦云开日出,则阴霆尽扫,万顷碧波雀跃欢歌,如诗如画(图3.1)。图3.1抚仙湖美景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醒酮,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抚仙湖是居滇池、洱海之后的云南第三大湖泊。湖面海拨高1721米,湖水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155米,是云南省的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深水湖。抚仙湖湖水属国家一类水质,是云南省湖泊中透明度最高的,透明度达7一8米。抚仙湖水的主要来源是周围河流汇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抚仙湖东岸海镜—居乐段污染控制与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J]. 叶许春,张世涛,李荫玺,付刚. 生态经济. 2005(12)
[2]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J]. 孙长远,周淑敏.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01)
[3]界定抚仙湖保护管理范围[J]. 戴丽,王志芸. 云南环境科学. 2004(S1)
[4]湖泊资源特征及与其功能的关系分析[J]. 姜加虎,窦鸿身,黄群.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3)
[5]基于“概念分层”结构的旅游地质资源评分系统的开发[J]. 庞淑英,杨世瑜,秦卫平,黄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6]开拓思路抓住机遇 地质工作为发展旅游服务[J]. 陈安泽,王泽九.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2)
[7]论云南高原湖泊环境整治与湖泊旅游开发的互动机制[J]. 赵敏燕,蒙睿,董文渊. 新疆环境保护. 2004(01)
[8]云南湖区公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浅析[J]. 李成金. 云南环境科学. 2003(S1)
[9]抚仙湖区域旅游开发与湖泊可持续发展研究[J]. 金文刚,张晶,尚绍信.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S1)
[10]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 毛学翠. 资源·产业. 2003(04)
本文编号:2938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3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