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为学视野下的四川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1:34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作为旅游和旅游学研究的主体,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对于旅游行为,国外已经有了一定深入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则被分割在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学、旅游文化学等不同学科中进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链。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旅游行为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旅游行为的泛论模式,尝试从游客的行为表象,探索不同群体入境游客的行为规律。本文以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作为着眼点,以四川主要的入境游客群体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力图总结出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及影响机制,以期为四川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引导,并对其他地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现状。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行为学研究的资料,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现状,概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指出了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拟对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是应用这一框架研究四川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对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对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三) 我国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一) 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 本文研究的意义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影响入境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旅游者主观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一) 个人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这里的个人因素是指旅游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下分别加以阐释
(二) 心理因素与旅游行为,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旅游感知、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二、客观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一) 文化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二) 社会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第三章 影响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旅游饮食偏好
二、旅游住宿偏好
(一) 总体特征
(二) 游客的性别、年龄与住宿偏好
三、旅游商品偏好
四、旅游项目偏好
(一) 总体特征
(二) 游客性别、年龄与旅游项目偏好
(三) 游客职业与旅游项目偏好
五、客主交互效应
(一)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二) 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影响
第四章 旅川主要国外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旅川日韩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日韩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日韩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日韩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二、旅川欧洲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欧洲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欧洲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欧洲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三、旅川北美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北美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北美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北美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四、旅川东南亚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东南亚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东南亚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东南亚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第五章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四川入境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
(一) 准确把握四川入境旅游发展定位
(二) 实施品牌战略, 全力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
(三) 注重旅游安全和旅游氛围建设, 不断提高旅游软环境
(四) 拓宽入境旅游进出渠道
(五) 推动旅游大市场建设
(六) 创新入境旅游促销方式, 让四川走向世界
二、四川入境旅游主要目标市场的拓展
(一) 日韩客源市场的开拓
(二) 东南亚客源市场的开拓
(三) 欧洲客源市场的开拓
(四) 北美客源市场的开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入境游客旅游认知分析研究[J]. 李君轶,马耀峰. 社会科学家. 2005(01)
[2]华山客源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调查分析[J]. 钱紫华,陈晓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06)
[3]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周慧颖,吴建华. 旅游学刊. 2004(06)
[4]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J]. 周鹏,任建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5)
[5]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 李一玮. 国际经济合作. 2004(07)
[6]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比较优势与市场拓展对策——兼论旅华市场开发[J]. 汪德根,陆林,刘昌雪. 经济地理. 2004(01)
[7]中国入境游客旅游选择模式研究[J]. 马耀峰,李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8]试析不同类型家庭的旅游行为特点[J]. 贾静.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近十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J]. 宋俊芳,隆学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10]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徐正林. 世界地理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旅昆不同群体外国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 赵现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5
[2]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 冯晓虹.浙江大学 2002
[3]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王斌.西北大学 2001
[4]中国入境散客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D]. 宋咏梅.陕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3648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对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对旅游行为的研究现状
(三) 我国旅游者行为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一) 本文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三) 本文研究的意义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影响入境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旅游者主观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一) 个人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这里的个人因素是指旅游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下分别加以阐释
(二) 心理因素与旅游行为,旅游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旅游感知、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二、客观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一) 文化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二) 社会因素与旅游决策行为
第三章 影响入境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旅游饮食偏好
二、旅游住宿偏好
(一) 总体特征
(二) 游客的性别、年龄与住宿偏好
三、旅游商品偏好
四、旅游项目偏好
(一) 总体特征
(二) 游客性别、年龄与旅游项目偏好
(三) 游客职业与旅游项目偏好
五、客主交互效应
(一)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二) 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者的影响
第四章 旅川主要国外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旅川日韩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日韩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日韩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日韩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二、旅川欧洲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欧洲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欧洲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欧洲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三、旅川北美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北美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北美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北美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四、旅川东南亚游客旅游行为模式
(一) 东南亚游客旅游决策模式
(二) 东南亚游客旅游消费模式
(三) 东南亚游客文化交互模式
第五章 四川入境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一、四川入境旅游开发和产品设计
(一) 准确把握四川入境旅游发展定位
(二) 实施品牌战略, 全力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
(三) 注重旅游安全和旅游氛围建设, 不断提高旅游软环境
(四) 拓宽入境旅游进出渠道
(五) 推动旅游大市场建设
(六) 创新入境旅游促销方式, 让四川走向世界
二、四川入境旅游主要目标市场的拓展
(一) 日韩客源市场的开拓
(二) 东南亚客源市场的开拓
(三) 欧洲客源市场的开拓
(四) 北美客源市场的开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入境游客旅游认知分析研究[J]. 李君轶,马耀峰. 社会科学家. 2005(01)
[2]华山客源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调查分析[J]. 钱紫华,陈晓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06)
[3]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 周慧颖,吴建华. 旅游学刊. 2004(06)
[4]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J]. 周鹏,任建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5)
[5]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 李一玮. 国际经济合作. 2004(07)
[6]德国出境旅游市场比较优势与市场拓展对策——兼论旅华市场开发[J]. 汪德根,陆林,刘昌雪. 经济地理. 2004(01)
[7]中国入境游客旅游选择模式研究[J]. 马耀峰,李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8]试析不同类型家庭的旅游行为特点[J]. 贾静.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近十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J]. 宋俊芳,隆学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10]我国入境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J]. 徐正林. 世界地理研究. 2003(03)
硕士论文
[1]旅昆不同群体外国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 赵现红.陕西师范大学 2005
[2]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 冯晓虹.浙江大学 2002
[3]旅游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王斌.西北大学 2001
[4]中国入境散客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D]. 宋咏梅.陕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3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4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