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02:4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压力巨大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渴望短暂地离开居所,奔向自然惬意的乡间,获得身心的放松、体验朴实的生活。农业旅游以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内涵,以旅游活动为表现,既能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的需要,又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繁荣发展,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国内、外迅速兴起。尤其,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市民休闲观念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国内对农业旅游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2006中国乡村游”,“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连续两年的旅游主题都与农业旅游密切相关,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这也引发了国内农业旅游的开发热潮。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开发水平不高,没能充分发挥农业旅游对农村、农业的服务、提升作用、缺乏相关产业政策等问题也逐步显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对农业旅游认识不足大有关联,需要有相关的理论加以指导。产业融合是农业旅游的本质属性,农业旅游从本质上说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延伸融合的产物,农业提供资源,旅游提供服务,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汇集多种功能的新产品,促使产业...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农业旅游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
二、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产业融合—农业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农业旅游的研究及不足
一、国内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
三、农业旅游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节 产业分界及其意义
一、产业的分界
二、产业分界的意义
第二节 产业融合—产业分界的辨证复归
第三节 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
二、产业融合的类型
第四节 产业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产业的优化发展
二、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三、扩大创新的范畴
第三章 农业与旅游业:从产业分界走向产业融合
第一节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一、农业旅游—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
二、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机制
第二节 产业融合的背景因素
一、系统性思考观的引入
二、后工业经济的来临
三、旅游资源观的改变
四、农业改造的要求
五、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产业关联基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消费需求从有形扩展到无形
二、消费需求的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倾向
第四节 产业融合过程
一、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分析
二、两大产业的产业链对接图
第五节 产业融合导致的变化
一、新产品—产品功能趋于多样
二、新业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三、新增长方式—增长方式趋于高效
第四章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
第一节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形成原则
一、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新模式的形成原则
第二节 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的逻辑构——(中心-后向-旁侧-前向)
第三节 中心:产业整合—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
一、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中发生的三大转变
二、融合中保留引力,消除斥力
三、产业整合的要点
第四节 后向:产业优化—农业旅游反哺农业、旅游业
一、农业旅游与产业旅游业—促旅游产业优化发展
二、农业旅游与农业服务业—促农业产业优化发展
第五节 旁侧:城乡一体—农村现代化与农民市民化
一 “城市—乡村”的吸引力
二、产业融合与“城市—乡村”(田园城市)新形态
三、产业融合之下的农村现代化—新形态:旅游式的田园城市
四、产业融合之下的农民市民化—新形态:导游式的田园市民
第六节 前向:产业发展—多要素融合的产业创新发展
一、产业融合中创新的重要性
二、创新方向—融合更多别样元素
三、多样要素融合的农业旅游新形态
第七节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系统机制
第五章 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资金支持
第二节 宣传营销
第三节 法律保障
第四节 组织保证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六节 评估体系
第七节 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王兵,罗振鹏,郝四平. 旅游学刊. 2006(10)
[2]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 龙茂兴,张河清. 旅游学刊. 2006(09)
[3]中国乡村旅游驱动力因子及其系统优化研究[J]. 杨军. 旅游科学. 2006(04)
[4]国外乡村旅舍开发与经营研究综述[J]. 樊欣,王衍用. 旅游科学. 2006(03)
[5]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研究[J]. 胡小猛,李浡,牛家丛. 旅游学刊. 2006(05)
[6]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J]. 张文建. 旅游学刊. 2006(04)
[7]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J]. 翟辅东. 旅游学刊. 2006(04)
[8]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J]. 佟玉权.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分工协作理论及其发展趋势[J]. 廉勇,李宝山,金永真. 青海社会科学. 2006(02)
[10]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 陈琳. 黑河学刊. 2006(02)
硕士论文
[1]浅议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D]. 何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027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农业旅游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
二、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产业融合—农业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农业旅游的研究及不足
一、国内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
二、国外关于农业旅游的研究
三、农业旅游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节 产业分界及其意义
一、产业的分界
二、产业分界的意义
第二节 产业融合—产业分界的辨证复归
第三节 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一、产业融合的概念
二、产业融合的类型
第四节 产业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产业的优化发展
二、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三、扩大创新的范畴
第三章 农业与旅游业:从产业分界走向产业融合
第一节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机制
一、农业旅游—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产物
二、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机制
第二节 产业融合的背景因素
一、系统性思考观的引入
二、后工业经济的来临
三、旅游资源观的改变
四、农业改造的要求
五、城乡和谐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产业关联基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消费需求从有形扩展到无形
二、消费需求的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倾向
第四节 产业融合过程
一、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分析
二、两大产业的产业链对接图
第五节 产业融合导致的变化
一、新产品—产品功能趋于多样
二、新业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三、新增长方式—增长方式趋于高效
第四章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
第一节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形成原则
一、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新模式的形成原则
第二节 农业旅游发展新模式的逻辑构——(中心-后向-旁侧-前向)
第三节 中心:产业整合—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
一、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中发生的三大转变
二、融合中保留引力,消除斥力
三、产业整合的要点
第四节 后向:产业优化—农业旅游反哺农业、旅游业
一、农业旅游与产业旅游业—促旅游产业优化发展
二、农业旅游与农业服务业—促农业产业优化发展
第五节 旁侧:城乡一体—农村现代化与农民市民化
一 “城市—乡村”的吸引力
二、产业融合与“城市—乡村”(田园城市)新形态
三、产业融合之下的农村现代化—新形态:旅游式的田园城市
四、产业融合之下的农民市民化—新形态:导游式的田园市民
第六节 前向:产业发展—多要素融合的产业创新发展
一、产业融合中创新的重要性
二、创新方向—融合更多别样元素
三、多样要素融合的农业旅游新形态
第七节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系统机制
第五章 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资金支持
第二节 宣传营销
第三节 法律保障
第四节 组织保证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六节 评估体系
第七节 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王兵,罗振鹏,郝四平. 旅游学刊. 2006(10)
[2]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 龙茂兴,张河清. 旅游学刊. 2006(09)
[3]中国乡村旅游驱动力因子及其系统优化研究[J]. 杨军. 旅游科学. 2006(04)
[4]国外乡村旅舍开发与经营研究综述[J]. 樊欣,王衍用. 旅游科学. 2006(03)
[5]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研究[J]. 胡小猛,李浡,牛家丛. 旅游学刊. 2006(05)
[6]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J]. 张文建. 旅游学刊. 2006(04)
[7]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J]. 翟辅东. 旅游学刊. 2006(04)
[8]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J]. 佟玉权.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分工协作理论及其发展趋势[J]. 廉勇,李宝山,金永真. 青海社会科学. 2006(02)
[10]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 陈琳. 黑河学刊. 2006(02)
硕士论文
[1]浅议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D]. 何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0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70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