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6:20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建立生态旅游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对于规范生态旅游区建设,促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导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还非常少。本文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围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由包括文献综述在内一共6章内容构成,在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概念、特点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理论,回顾了国内外研究历程等;在文章的主题部分就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结合对重庆市景区管理人员和专家的访谈,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通过对重庆景区的实地调查,获取并整合了相关的自然景区研...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2001一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程占红,孔德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2]生态旅游概念浅析[J]. 陈世清. 广东林业科技. 2004(04)
[3]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新诠释[J]. 杨永德,陆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
[4]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程道品,何平,张合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2)
[5]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 李星群,廖荣华.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6]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 尚正永,白永平. 城市问题. 2004(01)
[7]生态旅游等级评价——一个理论框架[J]. 李洪波,黄安民. 生态经济. 2003(10)
[8]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J]. 张全明. 生态文化. 2003(01)
[9]生态旅游内涵再论——兼与郭舒先生商榷[J]. 周笑源. 旅游学刊. 2003(01)
[10]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 牛亚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6)
本文编号:309919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2001一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程占红,孔德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2]生态旅游概念浅析[J]. 陈世清. 广东林业科技. 2004(04)
[3]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内涵新诠释[J]. 杨永德,陆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
[4]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程道品,何平,张合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2)
[5]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 李星群,廖荣华.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6]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 尚正永,白永平. 城市问题. 2004(01)
[7]生态旅游等级评价——一个理论框架[J]. 李洪波,黄安民. 生态经济. 2003(10)
[8]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J]. 张全明. 生态文化. 2003(01)
[9]生态旅游内涵再论——兼与郭舒先生商榷[J]. 周笑源. 旅游学刊. 2003(01)
[10]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 牛亚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6)
本文编号:3099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09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