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资源县生态旅游县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16:53
  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无暇思考其发展方法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投入少,操作易,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无副作用的“无烟工业”。但是,近十几年来,旅游环境恶化的事实给业内人士敲响了警钟:旅游,也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兴起的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应时而生。 生态旅游修正了传统大众旅游对资源及环境的认识误区,其保护的主旨使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它一经提出,立即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旅游时尚,且代表了21世纪的旅游发展方向。目前世界各地纷纷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实践中理解、丰富、发展其内涵,从不同角度探索发展生态旅游的途径。但讫今为止,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以理论性研究为主,而实践应用型研究较少,且未见以县域为对象开展生态旅游建设研究的报道。 本文以距世界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107公里的广西资源县为对象,探讨了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旅游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为生态旅游理论在生态旅游建设实践中的应用作有益的探索。该项...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1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1.2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2 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
        2.1 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2.1.1 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2.1.2 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2.1.3 传统大众旅游的生态化
        2.2 生态旅游的涵义
            2.2.1 生态旅游的定义
            2.2.2 生态旅游的本质
            2.2.3 生态旅游的特点
        2.3 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
            2.3.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
        2.4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4.1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4.2 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2.5 关于生态旅游的主要学术争论点
            2.5.1 关于生态旅游主体
                2.5.1.1 广义与狭义的生态旅游者
                2.5.1.2 “高素质”与“高消费”者论
                2.5.1.3 生态旅游者是“少数人”论
            2.5.2 关于生态旅游客体
            2.5.3 关于生态旅游特色的思考
    3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
        3.1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3.1.1 生态旅游区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业情况
            3.1.2 我国生态旅游的产、学、研发展情况
        3.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2.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1 认识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3.2.1.2 生态旅游规划滞后
                3.2.1.3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较差
                3.2.1.4 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3.2.1.5 生态旅游出现环境保护问题
                3.2.1.6 生态旅游教育及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3.2.2 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建议
                3.2.2.1 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高度认识生态旅游的重要作用
                3.2.2.2 全面普查、综合评价,按“合理布局,重点开发”的原则对生态旅游开发作出科学规划
                3.2.2.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缩小与世界发达旅游国的差距
                3.2.2.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目的的实现
                3.2.2.5 依据国际旅游市场的偏好,推出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第二部分(正文) 资源县生态旅游县建设研究
    1 前言
    2 资源县概况
        2.1 自然资源现状
            2.1.1 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文河流
            2.1.4 植物和动物资源
            2.1.5 生态环境状况
        2.2 社会经济现状
            2.2.1 历史沿革
            2.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资源县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现状
            2.3.1 资源县拥有的主要旅游资源
                2.3.1.1 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2.3.1.2 较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3.2 资源县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现状
                2.3.2.1 资源县旅游业的起步
                2.3.2.2 资源县旅游开发现状
                2.3.2.3 资源县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 生态旅游县的提出
        3.1 生态县的概念
            3.1.1 生态县的定义
            3.1.2 生态县的类型
            3.1.3 生态县的建成标准
        3.2 生态旅游县的提出
            3.2.1 生态旅游县提出的背景
            3.2.2 生态旅游县的定义
            3.2.3 生态旅游县的建设条件
            3.2.4 生态旅游县的种类
            3.2.5 生态旅游县的建成标准
    4 资源县建设生态旅游县的条件分析
        4.1 资源县建设生态旅游县的必要性
        4.2 资源县建设生态旅游县的有利条件
            4.2.1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4.2.2 理想的区位条件
            4.2.3 较好的基础设施
            4.2.4 一定的经济基础
            4.2.5 极高的旅游开发热情
    5 资源县生态旅游县建设的战略构想
        5.1 生态旅游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1.1 生态旅游县建设的指导思想
            5.1.2 生态旅游县建设的目标
        5.2 生态旅游县的主题形象
        5.3 生态旅游县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
        5.4 全县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战略思和布局
            5.4.1 战略思想及开发原则
            5.4.2 战略布局
        5.5 生态旅游县的宣传促销策略
    6 资源县生态旅游县建设的主要措施
        6.1 提高认识,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生态旅游县建设的重要意义
        6.2 强调规划意识,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展全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6.2.1 现行“总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6.2.2 生态旅游县规划设计原则
            6.2.3 《生态旅游总规》执行的保障措施
        6.3 强调品牌意识,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6.3.1 品牌意识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6.3.2 资源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6.3.3 资源县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3.4 资源县目前应打造的几个生态旅游“精品”
                6.3.4.1 资江漂流的精品打造工程
                6.3.4.2 宝鼎瀑布景区的精品打造
                6.3.4.3 八角寨景区的精品打造
                6.3.4.4 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的精品打造
                6.3.4.5 百药谷生态景园的精品打造
                6.3.4.6 近期要打造的其他几个生态旅游精品
        6.4 大力倡导科技兴旅,多渠道引进和培养人才,为生态旅游县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5 加大城镇改造力度,将资源县城建成一个生态旅游特色山城
        6.6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全县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6.6.1 加强环境监测,进行环境评估
            6.6.2 科学测算各景区(点)的承载能力,控制旅游景区(点)超负荷运行
            6.6.3 加强宣传教育,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承担各自责任
    7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旅游地形象发生发展中的几个“效应”问题及其实践意义[J]. 张安.  旅游学刊. 2001(03)
[2]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人才建设[J]. 陈志学.  旅游学刊. 2001(03)
[3]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为例[J]. 肖光明.  旅游学刊. 2001(03)
[4]云南森林旅游客源分析[J]. 张玉光,周远,彭友贵.  林业经济. 2001(04)
[5]中国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由当前旅游规划热引发的思考[J]. 魏小安,陈维平,刘滨谊,彭华,吕健,范业正,池雄标.  旅游学刊. 2001(02)
[6]澳大利亚旅游研究状况及发展战略概述[J]. 丁培毅,Steve Craig-Smith,黄松山.  旅游学刊. 2001(02)
[7]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 程占红,张金屯.  经济地理. 2001(01)
[8]生态旅游:西部地区先导产业[J]. 张丽英.  生态经济. 2000(09)
[9]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类型及保育对策[J]. 明庆忠,李宏,徐天任.  经济地理. 2000(04)
[10]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 吴楚材.  社会科学家. 2000(04)



本文编号:319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9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