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0:25
从墨菲1985年在《旅游:社区方法》中首次提出社区方法的思路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社区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社区旅游的理念引入我国并不断发展。例如,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如徽州地区的西递、宏村,江南三大古镇等。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感知,分析其与其他旅游利益主体的关系,忽视了社区自身的独特性和内部差异,相关研究较少;事实上,对社区内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实现社区参与的内部公正,更切实有效的指导社区合理参与途径的形成。本文正是以“差异性”为视角,从内外两方面着手,选取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为案例,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外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且重点探讨了内部差异性。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数次赴党家村进行实地考察,采用了问卷(半结构化)、访谈(小范围座谈、大范围讨论、一对一交流)和观察(非参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资料搜集和记录,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图表和专题地图,以使全文的分析更科学、结论更可靠。本文在对党家村旅游发展、社...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2.1 研究方法
1.2.2 理论依据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外有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述评
2.1.1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作用和必要性
2.1.2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2.1.3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和类型
2.1.4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
2.1.5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
2.1.6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机制
2.1.7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
2.1.8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平等性(差异性)研究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社区与旅游社区
2.2.2 社区参与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2.2.3 古村落与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发展
2.2.4 社区参与的差异性
2.3 有关古村落旅游与党家村研究的述评
2.3.1 有关古村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3.2 有关党家村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党家村旅游发展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分析
3.1 党家村发展旅游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
3.1.1 经济背景——亦农亦商
3.1.2 文化背景——亦耕亦读、民风淳朴
3.1.3 社会背景——“精英-治理式”、“人情化”管理
3.2 党家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社区参与
3.2.1 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3.2.2 社区参与旅游现状
3.3 党家村旅游发展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差异性分析
3.3.1 党家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利益主体
3.3.2 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及权利差异
3.3.3 社区主体及其差异性分析
第4章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4.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4.1.1 村民对社区和旅游的综合认知
4.1.2 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4.1.3 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4.1.4 不同旅游收入的村民的社区参与差异性分析
4.1.5 村民在社区年龄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6 村民在居住距离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7 村民在社区文化身份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8 村民在社区政治身份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与类型
4.2.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
4.2.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
4.3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4.3.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
4.3.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经营模式
第5章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
5.1.1 “内源式”发展模式固有的缺陷
5.1.2 社区内部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5.1.3 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文化沟通机制缺乏
5.1.4 党家村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制约
5.1.5 村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程度较低
5.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5.2.1 改变“精英-治理”模式直接掌控旅游业的权力格局
5.2.2 建立并完善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5.2.3 建立并完善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文化沟通机制
5.2.4 开展旅游教育,提高村民认识
5.2.5 扩大社区的开放度,引进外部资本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1.1 分析了党家村各旅游利益主体的差异性
6.1.2 研究了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
6.1.3 总结了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类型、阶段、模式
6.1.4 提出了提升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层次的对策
6.2 主要创新点
6.2.1 研究视角创新
6.2.2 研究内容创新
6.2.3 理论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村民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大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影响下的古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王帆,赵振斌.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2]国内外近年来社区旅游研究进展[J]. 叶俊,于海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3]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研究[J]. 黄细嘉,陈志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4]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李卫华,赵振斌,李艳花. 旅游科学. 2006(06)
[5]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J]. 李正欢,郑向敏. 旅游学刊. 2006(10)
[6]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J]. 王璐璐.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7]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8]徽州古民居旅游发展路径及其保护研究[J]. 朱国兴. 皖西学院学报. 2006(03)
[9]明清时期韩城地区山庄子的历史变迁——以党家村为例[J]. 黄德海,刘亚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及影响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实证分析[J]. 王莉,陆林,王咏,杨钊,梁栋栋,卢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03)
硕士论文
[1]少数民族民族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D]. 李菁.云南师范大学 2006
[2]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 黄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3]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 蒋艳.华侨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672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2.1 研究方法
1.2.2 理论依据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外有关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述评
2.1.1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作用和必要性
2.1.2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2.1.3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和类型
2.1.4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
2.1.5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
2.1.6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机制
2.1.7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
2.1.8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平等性(差异性)研究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社区与旅游社区
2.2.2 社区参与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2.2.3 古村落与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发展
2.2.4 社区参与的差异性
2.3 有关古村落旅游与党家村研究的述评
2.3.1 有关古村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2.3.2 有关党家村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党家村旅游发展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分析
3.1 党家村发展旅游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
3.1.1 经济背景——亦农亦商
3.1.2 文化背景——亦耕亦读、民风淳朴
3.1.3 社会背景——“精英-治理式”、“人情化”管理
3.2 党家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社区参与
3.2.1 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3.2.2 社区参与旅游现状
3.3 党家村旅游发展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差异性分析
3.3.1 党家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利益主体
3.3.2 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及权利差异
3.3.3 社区主体及其差异性分析
第4章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4.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4.1.1 村民对社区和旅游的综合认知
4.1.2 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4.1.3 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4.1.4 不同旅游收入的村民的社区参与差异性分析
4.1.5 村民在社区年龄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6 村民在居住距离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7 村民在社区文化身份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8 村民在社区政治身份上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与类型
4.2.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
4.2.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
4.3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与模式
4.3.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
4.3.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经营模式
第5章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
5.1.1 “内源式”发展模式固有的缺陷
5.1.2 社区内部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
5.1.3 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文化沟通机制缺乏
5.1.4 党家村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制约
5.1.5 村民对旅游业的认识程度较低
5.2 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5.2.1 改变“精英-治理”模式直接掌控旅游业的权力格局
5.2.2 建立并完善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5.2.3 建立并完善社区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文化沟通机制
5.2.4 开展旅游教育,提高村民认识
5.2.5 扩大社区的开放度,引进外部资本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
6.1.1 分析了党家村各旅游利益主体的差异性
6.1.2 研究了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部差异性
6.1.3 总结了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层次、类型、阶段、模式
6.1.4 提出了提升党家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层次的对策
6.2 主要创新点
6.2.1 研究视角创新
6.2.2 研究内容创新
6.2.3 理论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村民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大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影响下的古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王帆,赵振斌.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2]国内外近年来社区旅游研究进展[J]. 叶俊,于海燕.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3]我国旅游规划中的不公平现象研究[J]. 黄细嘉,陈志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4]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 李卫华,赵振斌,李艳花. 旅游科学. 2006(06)
[5]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J]. 李正欢,郑向敏. 旅游学刊. 2006(10)
[6]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J]. 王璐璐.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7]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8]徽州古民居旅游发展路径及其保护研究[J]. 朱国兴. 皖西学院学报. 2006(03)
[9]明清时期韩城地区山庄子的历史变迁——以党家村为例[J]. 黄德海,刘亚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古村落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及影响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实证分析[J]. 王莉,陆林,王咏,杨钊,梁栋栋,卢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03)
硕士论文
[1]少数民族民族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D]. 李菁.云南师范大学 2006
[2]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 黄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3]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 蒋艳.华侨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6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19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