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艺术:六朝建康佛教文化遗存
发布时间:2021-06-01 01:50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出了南朝佛寺之盛,也是我们对南朝建康佛教最直观的印象,而历史上建康佛教艺术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达到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第一次高峰?自上世纪以来,南京地区陆续发现和出土的一批六朝佛教文化遗存,为我们揭开了六朝建康佛教艺术与信仰的面纱。
【文章来源】:美成在久. 2020,(03)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青瓷佛饰雕塑罐(佛像贴塑于母罐罐腹)吴天册元年(公元275年)高4 1.8厘米,腹径22.8厘米南京江宁上坊棱角山东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63)
[图1]青瓷佛饰雕塑罐(佛像贴塑于母罐罐腹)吴天册元年(公元275年)高4 1.8厘米,腹径22.8厘米南京江宁上坊棱角山东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63)[图2-2]上层堆塑平台佛像局部
[图2-1]釉陶佛饰堆塑罐(佛像列坐于上层堆塑平台)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高3 8 厘米,腹径20厘米南京江宁索墅砖瓦厂西晋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79)[图3]青瓷佛像双系罐西晋中期高7.6厘米,腹径12.3厘米南京市郊狮子山西晋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5 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六朝莲花纹瓦当探南北朝文化交流传播现象[J]. 贺云翱. 东方收藏. 2011(11)
[2]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J]. 贺云翱. 华夏考古. 2010(04)
[3]南京红土桥出土的南朝泥塑像及相关问题研讨[J]. 王志高,王光明. 东南文化. 2010(03)
[4]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 贺云翱. 东南文化. 2010(03)
[5]南京市铁心桥王家山东晋晚期墓的发掘[J]. 贺云翱,邵磊. 考古. 2005(11)
[6]南朝善业泥像鉴赏[J]. 贺云翱. 收藏家. 2001(06)
博士论文
[1]南朝佛教造像的考古学研究[D]. 符永利.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9420
【文章来源】:美成在久. 2020,(03)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青瓷佛饰雕塑罐(佛像贴塑于母罐罐腹)吴天册元年(公元275年)高4 1.8厘米,腹径22.8厘米南京江宁上坊棱角山东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63)
[图1]青瓷佛饰雕塑罐(佛像贴塑于母罐罐腹)吴天册元年(公元275年)高4 1.8厘米,腹径22.8厘米南京江宁上坊棱角山东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63)[图2-2]上层堆塑平台佛像局部
[图2-1]釉陶佛饰堆塑罐(佛像列坐于上层堆塑平台)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高3 8 厘米,腹径20厘米南京江宁索墅砖瓦厂西晋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79)[图3]青瓷佛像双系罐西晋中期高7.6厘米,腹径12.3厘米南京市郊狮子山西晋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图片采自《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5 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六朝莲花纹瓦当探南北朝文化交流传播现象[J]. 贺云翱. 东方收藏. 2011(11)
[2]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J]. 贺云翱. 华夏考古. 2010(04)
[3]南京红土桥出土的南朝泥塑像及相关问题研讨[J]. 王志高,王光明. 东南文化. 2010(03)
[4]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 贺云翱. 东南文化. 2010(03)
[5]南京市铁心桥王家山东晋晚期墓的发掘[J]. 贺云翱,邵磊. 考古. 2005(11)
[6]南朝善业泥像鉴赏[J]. 贺云翱. 收藏家. 2001(06)
博士论文
[1]南朝佛教造像的考古学研究[D]. 符永利.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9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094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