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相遇:理论流变、启发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7-12 01:13
旅游相遇是人文地理学在文化与实践转向下建构的旅游研究新视角。虽然旅游中的相遇概念,最早由旅游人类学、旅游社会学家引入,但在人文地理学家加入耕耘后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分析视角。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旅游相遇,是指旅游者与差异性对象发生接触,以旅游者身体为媒介、在最小至身体尺度的空间单位中进行的旅游实践。该理论引入旅游实践中相遇空间分析视角,强调相遇各方的主体地位,确认旅游者的行动者身份,重视相遇主体丰富入微的具身性实践,使旅游回归至具体情境中的社会文化行动。文章旨在系统引介该理论视角,探讨其理论流变,交代理论建构过程及理论内涵,更旨在启发与反思在中国经济崛起和中国游客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游客作为旅游研究主体的应用场景,以及中国学者作为"局内人"参与、深化该理论建构的可能。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35(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旅游相遇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J]. 陈晓亮,蔡晓梅,朱竑. 地理研究. 2019(11)
[2]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地化”的吊诡与超越的彼岸[J]. 叶启政.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03)
[3]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J]. 钱俊希,张瀚. 旅游学刊. 2016(06)
[4]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J]. 李拉扬. 旅游学刊. 2015(02)
[5]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 吴茂英. 旅游学刊. 2012(03)
[6]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 周宪.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7]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 刘丹萍. 旅游学刊. 2007(06)
[8]文化转向与地理学[J]. 唐晓峰. 读书. 2005(06)
[9]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J]. 苗长虹,王兵. 经济地理. 2003(05)
[10]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 马润潮. 地理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278888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35(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旅游相遇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J]. 陈晓亮,蔡晓梅,朱竑. 地理研究. 2019(11)
[2]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地化”的吊诡与超越的彼岸[J]. 叶启政.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03)
[3]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J]. 钱俊希,张瀚. 旅游学刊. 2016(06)
[4]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J]. 李拉扬. 旅游学刊. 2015(02)
[5]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 吴茂英. 旅游学刊. 2012(03)
[6]现代性与视觉文化中的旅游凝视[J]. 周宪.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7]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 刘丹萍. 旅游学刊. 2007(06)
[8]文化转向与地理学[J]. 唐晓峰. 读书. 2005(06)
[9]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J]. 苗长虹,王兵. 经济地理. 2003(05)
[10]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J]. 马润潮. 地理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278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7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