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开发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5:16
当今各民族地区的民族节庆活动蓬勃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的民族旅游节庆起步晚,目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生命周期短、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普遍存在,而理论研究也以宏观为主,缺少对民族节庆进行系统开发的实证研究。因此,对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系统的开展研究将有利于弥补我国民族旅游节庆理论研究的不足,拓展旅游开发研究领域,完善旅游学科理论体系,对我国的民族旅游节庆发展具有迫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民族旅游节庆的概念,系统阐述了创新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民族旅游节庆的开发理论。从组织结构、活动策划、宣传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现场参与和实地调研,指出了其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借鉴流行于西方国家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理论,利用卡诺模型分析法,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的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与分析。考察项既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的主要产品与服务,也涉...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19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顾客满意度卡诺模型运行图
满 意 度 4-2 第 19 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各产品质量特征的重要度-满意度矩Fig.4-2 The importance-satisfaction matrix of attributes of the 19 th Inner MongoAutonomous Region Tourism Nadam Assembly第一象限:高重要性-高满意性,落在该象限的有:1 传统节目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那达慕体育文化与旅游[J]. 胡庆龙,杨建设.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6)
[2]中国节庆旅游研究初探[J]. 黄细嘉,魏伟新. 科技广场. 2008(02)
[3]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李凤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3)
[4]试论大理白族节庆旅游的开发与利用[J]. 饶峻姝. 大理学院学报. 2007(01)
[5]传统体育文化在草原上的生存状态——那达慕大会的变迁[J]. 孙蔚,吴玉静. 博击(武术科学). 2007(01)
[6]解读傣族水文化[J]. 罗波.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7]网络信息时代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王兆良.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09)
[8]创新:民族旅游节庆开发的动力源[J]. 文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9]蒙古族“那达慕”及其文化意义[J]. 萨仁高娃.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01)
[10]新疆那达慕草原节发展现状研究[J]. 王欢,臧留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事件旅游的基础理论及城市事件旅游研究[D]. 杨强.四川大学 2004
[2]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 李玉新.青岛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0158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第19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顾客满意度卡诺模型运行图
满 意 度 4-2 第 19 届内蒙古自治区旅游那达慕大会各产品质量特征的重要度-满意度矩Fig.4-2 The importance-satisfaction matrix of attributes of the 19 th Inner MongoAutonomous Region Tourism Nadam Assembly第一象限:高重要性-高满意性,落在该象限的有:1 传统节目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那达慕体育文化与旅游[J]. 胡庆龙,杨建设. 体育文化导刊. 2008(06)
[2]中国节庆旅游研究初探[J]. 黄细嘉,魏伟新. 科技广场. 2008(02)
[3]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李凤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3)
[4]试论大理白族节庆旅游的开发与利用[J]. 饶峻姝. 大理学院学报. 2007(01)
[5]传统体育文化在草原上的生存状态——那达慕大会的变迁[J]. 孙蔚,吴玉静. 博击(武术科学). 2007(01)
[6]解读傣族水文化[J]. 罗波.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7]网络信息时代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王兆良.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09)
[8]创新:民族旅游节庆开发的动力源[J]. 文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9]蒙古族“那达慕”及其文化意义[J]. 萨仁高娃.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01)
[10]新疆那达慕草原节发展现状研究[J]. 王欢,臧留鸿.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事件旅游的基础理论及城市事件旅游研究[D]. 杨强.四川大学 2004
[2]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 李玉新.青岛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0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8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