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海寺壁画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2:25
本文是对北京西郊石景山区法海寺大雄宝殿壁画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所作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绪论包括法海寺历史沿革与大雄宝殿壁画、塑像配置及大雄宝殿壁画研究综述和本文研究思路。第一部分是对大雄宝殿壁画进行风格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大雄宝殿壁画与明早期宫廷绘画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以李童为主的宦官阶层及众藏僧助缘建造法海寺,同时,在这部分分析他们在明代汉、藏艺术交流中的作用。通过多方面分析,本文认为:与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法海寺大雄宝殿壁画风格源自与南宋宫廷绘画和明初宫廷绘画关系密切的南方宗教绘画传统这一观点不同,笔者认为该寺大雄宝殿壁画源于山西北部(晋北)辽、金寺院壁画这一风格系统,并与该地区同时代及前后的明代寺观壁画有一定传承关系,它还与邻近晋北的河北中西部、西北部等地个别寺院壁画艺术风格休戚相关。同时,该寺大雄宝殿壁画在人物造型和装饰等的绘制方面还借鉴、吸收了同期盛行的藏传佛教艺术因素。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法海寺大雄宝殿外景
图6B大雄宝殿内原西山墙前的八尊罗汉及李童像,明因历史原因,惜大雄宝殿内正统八年(1443)造像皆毁于十年文革。据相关资料这些造像在民国期间依旧完好无损。北平特别,IJ政府于民国十七年(1928)、于民国二1五年(1936)曾先后就北平寺庙进行调查、统计,两次调查记录的
大雄宝殿内原东山墙前的八尊罗汉及大黑天神像,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缀残片 聚沙成塔——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评介[J]. 任小波. 中国藏学. 2008(01)
[2]临摹法海寺壁画杂忆[J]. 聂崇正. 紫禁城. 2007(05)
[3]明代宫廷画家职官状况述略[J]. 聂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2)
[4]青海乐都瞿昙寺宝光殿与隆国殿壁画内容辨识[J]. 谢继胜,廖旸. 美术研究. 2006(03)
[5]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内容辨识与风格分析[J]. 谢继胜,廖旸.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6(03)
[6]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J]. 谢继胜,廖旸. 中国藏学. 2006(02)
[7]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探究[J]. 孔有生. 文物世界. 2005(05)
[8]明代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在北京活动考述[J]. 陈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4)
[9]明代的宫廷绘画[J]. 单国强. 中国书画. 2004(03)
[10]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与蔡巴噶举关系详考[J]. 陈楠. 西藏研究. 2003(04)
博士论文
[1]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 杜常顺.暨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心灵的飞动[D]. 马锦冰.浙江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95017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法海寺大雄宝殿外景
图6B大雄宝殿内原西山墙前的八尊罗汉及李童像,明因历史原因,惜大雄宝殿内正统八年(1443)造像皆毁于十年文革。据相关资料这些造像在民国期间依旧完好无损。北平特别,IJ政府于民国十七年(1928)、于民国二1五年(1936)曾先后就北平寺庙进行调查、统计,两次调查记录的
大雄宝殿内原东山墙前的八尊罗汉及大黑天神像,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缀残片 聚沙成塔——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评介[J]. 任小波. 中国藏学. 2008(01)
[2]临摹法海寺壁画杂忆[J]. 聂崇正. 紫禁城. 2007(05)
[3]明代宫廷画家职官状况述略[J]. 聂卉.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2)
[4]青海乐都瞿昙寺宝光殿与隆国殿壁画内容辨识[J]. 谢继胜,廖旸. 美术研究. 2006(03)
[5]瞿昙寺回廊佛传壁画内容辨识与风格分析[J]. 谢继胜,廖旸.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6(03)
[6]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J]. 谢继胜,廖旸. 中国藏学. 2006(02)
[7]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探究[J]. 孔有生. 文物世界. 2005(05)
[8]明代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在北京活动考述[J]. 陈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4)
[9]明代的宫廷绘画[J]. 单国强. 中国书画. 2004(03)
[10]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与蔡巴噶举关系详考[J]. 陈楠. 西藏研究. 2003(04)
博士论文
[1]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D]. 杜常顺.暨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心灵的飞动[D]. 马锦冰.浙江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95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9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