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3:57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体系完善与合理与否在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本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那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旅游专业相比,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本论文借鉴日本旅游高等教育的经验,以推动和调整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论文初步尝试对中日两国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目前计划从本科的课程体系比较这一较新的视角着眼,展开对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对比。本文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时代背景着手,阐述进行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价值;从教育学的角度,阐明进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日四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探讨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差异所产生影响的区别;最后,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在...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国内外背景
1.1.2 研究综述
1.1.3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际价值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课程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课程与课程体系
2.1.1 课程的定义
2.1.2 课程体系系统结构模式
2.2 课程体系设计的三种经典学说
2.2.1 教师中心说
2.2.2 学生中心说
2.2.3 学科中心说
2.3 课程体系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
2.3.1 培养目标
2.3.2 课程结构
2.3.3 课程内容
2.3.4 课程类型
2.3.5 课程实施
2.3.6 课程组织
第3章 中国与日本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概述
3.1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3.2 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3.2.1 代表性的含义
3.2.2 中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南开大学
3.2.3 日本立教大学和山口大学
3.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3.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3.3.2 南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3.3.3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院系)旅游学科课程体系
3.3.4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课程体系
第4章 中国与日本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差异比较分析
4.1 主要差异的比较分析
4.1.1 课程体系设计中心的差异
4.1.2 培养目标的差异
4.1.3 课程结构的差异
4.1.4 课程内容的差异
4.1.5 课程实施与组织的差异
4.2 差异形成的原因比较分析
4.2.1 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
4.2.2 教育体制因素
4.2.3 旅游行业因素
4.2.4 旅游教育发展程度不同
4.3 差异产生的影响比较分析
4.3.1 旅游教育的发展道路不同
4.3.2 行业进入性不同
4.3.3 学生的就业去向不同
4.3.4 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不同
第5章 日本对我国的启示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5.1 日本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启示
5.1.1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5.1.2 强调基础性、宽口径与实用性
5.1.3 强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趋势
5.1.4 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相关
5.1.5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5.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
5.2.1 分析我国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5.2.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方向
5.2.3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相关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
附录二 南开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附录三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
附录四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 吕跃军. 大理学院学报. 2007(01)
[2]日本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J]. 凌强. 日本问题研究. 2006(04)
[3]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J]. 天野郁夫,陈武元. 高等教育研究. 2006(10)
[4]对高等学校培养和谐的人的几点思考[J]. 罗中先.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1)
[5]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J]. 薛国凤. 日本问题研究. 2006(01)
[6]日本高等旅游教育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启示——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 王鹏飞,傅桦. 中国成人教育. 2006(01)
[7]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 吴必虎,黎筱筱. 旅游学刊. 2005(S1)
[8]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 王鹏飞,傅桦. 旅游学刊. 2005(S1)
[9]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J]. 张思锋,张文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林梅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295155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1.1 国内外背景
1.1.2 研究综述
1.1.3 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2 研究的实际价值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课程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课程与课程体系
2.1.1 课程的定义
2.1.2 课程体系系统结构模式
2.2 课程体系设计的三种经典学说
2.2.1 教师中心说
2.2.2 学生中心说
2.2.3 学科中心说
2.3 课程体系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
2.3.1 培养目标
2.3.2 课程结构
2.3.3 课程内容
2.3.4 课程类型
2.3.5 课程实施
2.3.6 课程组织
第3章 中国与日本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概述
3.1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3.2 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3.2.1 代表性的含义
3.2.2 中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南开大学
3.2.3 日本立教大学和山口大学
3.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3.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3.3.2 南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3.3.3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院系)旅游学科课程体系
3.3.4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课程体系
第4章 中国与日本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差异比较分析
4.1 主要差异的比较分析
4.1.1 课程体系设计中心的差异
4.1.2 培养目标的差异
4.1.3 课程结构的差异
4.1.4 课程内容的差异
4.1.5 课程实施与组织的差异
4.2 差异形成的原因比较分析
4.2.1 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
4.2.2 教育体制因素
4.2.3 旅游行业因素
4.2.4 旅游教育发展程度不同
4.3 差异产生的影响比较分析
4.3.1 旅游教育的发展道路不同
4.3.2 行业进入性不同
4.3.3 学生的就业去向不同
4.3.4 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不同
第5章 日本对我国的启示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5.1 日本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启示
5.1.1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5.1.2 强调基础性、宽口径与实用性
5.1.3 强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趋势
5.1.4 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相关
5.1.5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5.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
5.2.1 分析我国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5.2.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方向
5.2.3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相关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
附录二 南开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附录三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
附录四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启示[J]. 吕跃军. 大理学院学报. 2007(01)
[2]日本旅游教育新特点探析[J]. 凌强. 日本问题研究. 2006(04)
[3]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的经验与教训[J]. 天野郁夫,陈武元. 高等教育研究. 2006(10)
[4]对高等学校培养和谐的人的几点思考[J]. 罗中先.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1)
[5]日本文化与当代教育课程改革[J]. 薛国凤. 日本问题研究. 2006(01)
[6]日本高等旅游教育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启示——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 王鹏飞,傅桦. 中国成人教育. 2006(01)
[7]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J]. 吴必虎,黎筱筱. 旅游学刊. 2005(S1)
[8]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J]. 王鹏飞,傅桦. 旅游学刊. 2005(S1)
[9]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J]. 张思锋,张文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0]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林梅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本文编号:329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9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