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信阳市震雷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04:30
  本研究针对震雷山风景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其前期规划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利用风景资源综合评价对震雷山风景区的景质资源进行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景观生态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制定出规划原则,并进行景观、风景保育、道路交通、给排水及经济发展等规划。结论如下:1、通过对景区进行的风景资源调查及评价分析,发现震雷山风景区景质资源丰富,具有完全不同于其周边景区的景质资源,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2、震雷山风景区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进行风景保护培育规划,通过保护景区自然景观资源及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充分发挥景区的独特魅力,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区。3、通过对震雷山风景区深入细致的调查,并针对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对景区进行更为合理的科学规划及布局,以期有利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4、震雷山风景区进行的景观旅游规划、保育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地统一了震雷山风景区的多个经典景点,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格局,进而促进整个景区基质(机制)的形成,增加各景观斑块的连通度,弱化了景区内斑块的破碎度,促进景区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加景区生态系统...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风景区的起源与内涵
    1.2 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1.2.1 国外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1.2.2 我国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1.3 规划理论方法
        1.3.1 门槛理论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4 我国在风景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4.1 人口多、居民点多、利益主体多、国家投入少
        1.4.2 在风景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
        1.4.3 风景研究与理论发展均比较滞后
        1.4.4 风景规划设计的模糊点很多
            1.4.4.1 风景保护与发展有没有一个平衡点
            1.4.4.2 风景历史性与时代性有没有一个和谐的结合点
            1.4.4.3 风景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健康生产有没有一个多赢点
2 引言
3 震雷山风景区的基本情况分析
    3.1 现状调查
        3.1.1 社会经济概况
        3.1.2 交通条件
        3.1.3 基础设施建设
    3.2 风景资源现状与评价
        3.2.1 风景资源概况
        3.2.2 风景资源评价
            3.2.2.1 总体特征
            3.2.2.2 评价依据
            3.2.2.3 等级划分
4 震雷山风景区规划方案研究
    4.1 规划目标与开发定位
        4.1.1 总目标
        4.1.2 建设目标
    4.2 规划依据、范围与期限、指导思想和原则
        4.2.1 规划依据
        4.2.2 规划范围
        4.2.3 规划期限
        4.2.4 规划指导思想
        4.2.5 规划原则
            4.2.5.1 保护优先原则
            4.2.5.2 可操作性原则
            4.2.5.3 前瞻性原则
            4.2.5.4 区域协调性原则
    4.3 总体布局与建议分区
        4.3.1 总体布局
            4.3.1.1 分区目的
            4.3.1.2 分区原则
            4.3.1.3 分区规划
        4.3.2 分区规划
            4.3.2.1 生态游览景区
            4.3.2.2 水上娱乐景区
            4.3.2.3 江淮雨林景区
            4.3.2.4 野生动物活动区
            4.3.2.5 安居休闲区
        4.3.3 景点建设的保护要求
    4.4 典型景观规划
        4.4.1 规划原则
            4.4.1.1 重点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4.4.1.2 典型景观主导性原则
            4.4.1.3 统一协调典型景观开发的量和度,注重品位的原则
            4.4.1.4 整体性原则
        4.4.2 森林景观规划
        4.4.3 水景景观规划
        4.4.4 宗教人文景观规划
    4.5 风景游赏规划
        4.5.1 游赏项目类别
        4.5.2 游赏区游赏项目安排
            4.5.2.1 水上娱乐景区
            4.5.2.2 生态游览景区
            4.5.2.3 江淮雨林景区
            4.5.2.4 野生动物活动区
            4.5.2.5 安居休闲区
        4.5.3 游线组织
    4.6 风景保护培育规划
        4.6.1 风景保育资源
        4.6.2 分级保护规划
        4.6.3 核心景区规划
            4.6.3.1 核心景区范围
            4.6.3.2 核心景区保护措施
        4.6.4 绿化工程规划
            4.6.4.1 规划原则
            4.6.4.2 风景区宏观绿化规划
            4.6.4.3 景区绿化规划设想
            4.6.4.4 绿化主要树种
    4.7 道路交通规划
        4.7.1 风景区交通条件
        4.7.2 存在问题
        4.7.3 规划原则
        4.7.4 规划内容
            4.7.4.1 景区内主要道路
            4.7.4.2 景点之间的游览线路
            4.7.4.3 停车场
    4.8 给排水规划
        4.8.1 给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8.1.1 给排水工程现状
            4.8.1.2 存在的问题
        4.8.2 给水规划
            4.8.2.1 规划原则
            4.8.2.2 给水规划
        4.8.3 排水工程规划
            4.8.3.1 排水体制
            4.8.3.2 规划原则
            4.8.3.3 污水工程规划
            4.8.3.4 污水回用规划
    4.9 环境保护规划及居民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9.1 空气质量
        4.9.2 景区水环境
        4.9.3 声环境
        4.9.4 景区水环境保护规划
        4.9.5 景区固体废物整治规划
        4.9.6 环境卫生规划
        4.9.7 居民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9.7.1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9.7.2 经济发展引导措施
5 震雷山风景区环境容量及客源市场分析研究
    5.1 环境容量
    5.2 风景区容量计算
    5.3 容量管理
        5.3.1 峰值管理
        5.3.2 空间分流
        5.3.3 动态管理
    5.4 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5.4.1 市场形势分析
            5.4.1.1 自发型客源市场
            5.4.1.2 中介型客源市场
            5.4.1.3 客源市场结构
            5.4.1.4 客源市场的局限
        5.4.2 客源市场定位
            5.4.2.1 近程市场
            5.4.2.2 中程市场
            5.4.2.3 远程市场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震雷山风景区景质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6.1.2 和谐的生态环境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6.1.3 科学合理规划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6.1.4 合理的生态布局是一个景区保持生态稳定的条件
        6.1.5 稳定的客户群体是一个景区能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6.2 讨论
        6.2.1 风景资源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6.2.2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应用
        6.2.3 基础数据收集需要常年持续跟踪
        6.2.4 风景区内常住居民对景区分析的影响
        6.2.5 对游客量的预测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图



本文编号:3298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298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