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4 23:5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接待型到现在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发展的成就。民族地区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魅力各异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也加入到旅游开发的行列中去,纷纷把发展旅游业公认为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旅游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现象,经济性和文化性都是其重要的社会属性。尤其在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一大产业,它的文化属性越发凸现出来。因此,深入挖掘、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不失为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从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即关注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核出发,探讨多元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对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大都坚持以获取旅游的经济价值为导向,旅游文化丧失了其特殊文化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取向,只是附庸于经济、政治。这种非理性的经济追求,势必造成对多...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研究动态
(二) 国外研究动态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节 旅游与文化
一、旅游的内涵
二、文化的内涵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内涵
一、旅游文化的定义
二、旅游文化的类型
三、旅游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 多元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
第二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价值与缺失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价值
一、实现各民族之间跨文化交流
二、提升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价值
三、解读各民族旅游主体的行为规律
四、主导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资源开发
五、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缺失与冲突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漠视与缺失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漠视与缺失背后的冲突
第三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失范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失衡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失衡的根源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思想—可持续旅游发展观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技术路线
一、旅游文化主题定位
二、旅游文化形象设计
三、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四、旅游文化市场营销
第四节 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对策
一、遵循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规律
二、调整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的产权结构
三、构建旅游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营销策略
四、打造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品牌
五、加快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六、制定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法规体系
七、普及全方位的持续旅游文化发展观
第四章 多元一体民族旅游文化开发的实证分析—以丽江旅游文化开发为例
一、文脉与主题
二、丽江旅游文化形象设计—“天雨流芳,梦幻丽江”
三、丽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四、丽江旅游文化市场营销
五、丽江旅游文化开发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 王永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2)
[2]西方旅游文化建设及其对我国旅游业的启示[J]. 夏建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 刘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4]旅游文化学:研究选位与学科框架[J]. 张国洪. 旅游学刊. 1999(S1)
[5]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 王德刚.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6]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J]. 黄泽. 思想战线. 1998(07)
[7]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 彭华. 旅游学刊. 1998(01)
[8]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贾祥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9]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J]. 喻学才. 江汉论坛. 1996(12)
[10]漫谈旅游[J]. 张若行. 包装世界. 1995(04)
硕士论文
[1]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郭颖.四川大学 2002
[2]南宁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 聂卉.中南林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301679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国内研究动态
(二) 国外研究动态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节 旅游与文化
一、旅游的内涵
二、文化的内涵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内涵
一、旅游文化的定义
二、旅游文化的类型
三、旅游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 多元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二、多元一体的民族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
第二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价值与缺失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价值
一、实现各民族之间跨文化交流
二、提升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价值
三、解读各民族旅游主体的行为规律
四、主导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资源开发
五、促进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缺失与冲突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漠视与缺失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漠视与缺失背后的冲突
第三章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第一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失范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失衡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失衡的根源
第二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思想—可持续旅游发展观
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技术路线
一、旅游文化主题定位
二、旅游文化形象设计
三、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四、旅游文化市场营销
第四节 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对策
一、遵循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规律
二、调整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的产权结构
三、构建旅游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营销策略
四、打造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品牌
五、加快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六、制定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法规体系
七、普及全方位的持续旅游文化发展观
第四章 多元一体民族旅游文化开发的实证分析—以丽江旅游文化开发为例
一、文脉与主题
二、丽江旅游文化形象设计—“天雨流芳,梦幻丽江”
三、丽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四、丽江旅游文化市场营销
五、丽江旅游文化开发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西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 王永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2)
[2]西方旅游文化建设及其对我国旅游业的启示[J]. 夏建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 刘建.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4]旅游文化学:研究选位与学科框架[J]. 张国洪. 旅游学刊. 1999(S1)
[5]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 王德刚.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6]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J]. 黄泽. 思想战线. 1998(07)
[7]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 彭华. 旅游学刊. 1998(01)
[8]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 贾祥春.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9]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J]. 喻学才. 江汉论坛. 1996(12)
[10]漫谈旅游[J]. 张若行. 包装世界. 1995(04)
硕士论文
[1]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郭颖.四川大学 2002
[2]南宁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 聂卉.中南林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301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0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