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中国旅游发展减贫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10:11
  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贫手段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急需科学评估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以便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扶贫政策提供借鉴。基于中国2000—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评价了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旅游发展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1)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门槛效应。(2)减贫效应存在"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变化特征。(3)随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减贫效应具有逐步收敛的边际递减特征,其中旅游发展水平处于低区段时的减贫效应最大,中低区段的减贫效应次之,中高区段的减贫效应不显著,高区段的减贫效应进一步缩小,总体呈倒"J"型。基于此,提出了充分发挥旅游减贫效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中国旅游发展减贫效应研究


似然比函数图

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区段,省份


从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看:(1) 2000—2005年,6.45%的省份向上跨越门槛值,由中低区段向中高区段转移,3.22%的省份向下跨越门槛值,由高区段向中高区段转移;低、高区段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低区段地区逐步缩小,中高区段地区逐渐扩张。(2) 2005—2010年,16.12%的省份向上跨越门槛值,9.68%的省份向下跨越门槛值,低区段省份基本保持不变,高区段地区逐渐向中部地区扩张。(3) 2010—2015年,19.35%的省份向上跨越门槛值,无省份向下跨越门槛值;高水平地区进一步扩大,中低、中高区段地区逐步缩减,低区段地区仍保持不变。2000年与2015年相比,各区段地区省域空间分布变化情况为低区段地区无变动、中低区段地区减少6.45%、中高区段地区减少9.68%、高区段地区增加16.13%。总体而言,高区段地区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且有逐步向中部地区扩张的态势,低区段和中低区段地区大部分省份属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我国旅游发展水平地带差异性显著,存在“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特征,其减贫效应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不同维度对旅游发展水平的贡献率发现,低、中低、中高、高区段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贡献因子存在明显的由交通向旅游绩效过渡的趋势(表7)。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旅游活动在空间上表现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迁移过程[15],交通作为衔接两地和契合旅游供需的枢纽,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强的推动作用,这一推论与部分研究所得结论一致,例如汪德根等[28]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在旅游发展初期因可提高区域可进入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其对旅游发展的作用因可达性逐步趋于饱和而削弱[29]。除此之外,旅游人才基础和旅游接待设施作用在各区段中作用均相对较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入境旅游的“胡焕庸线”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理研究[J]. 阮文奇,郑向敏,李勇泉,张舒宁.  经济地理. 2018(03)
[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研究[J]. 张秀改,赵媛,朱敬敬.  干旱区地理. 2018(01)
[3]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扶贫研究脉络与主题谱系[J]. 王春萍,郑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6)
[4]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彭睿娟.  干旱区地理. 2017(03)
[5]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郭鲁芳,李如友.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06)
[6]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线性减贫效应研究[J]. 王英,单德朋,郑长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6)
[7]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及驱动机制探讨[J]. 文斌,张小雷,杨兆萍,熊黑钢,王昭国.  干旱区地理. 2015(06)
[8]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间演进与空间分异[J]. 龙祖坤,杜倩文,周婷.  经济地理. 2015(10)
[9]贫困乡城转移、城市化模式选择对异质性减贫效应的影响[J]. 单德朋,郑长德,王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9)
[10]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J]. 李如友,黄常州.  旅游科学. 2015(02)



本文编号:3305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05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