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20:0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我国今天所保存下来的城市是承载中华千年文明的容器。我国因千年的历史、多民族的繁荣,在辽阔的疆域上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则是从这些特色城市中评选出来的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最能展现中华发展历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城市。因文化旅游的兴起,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焦点。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旅游行业、学术业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数量多,分布广、资源多样、内涵丰厚,使得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得千遍一律。本论文以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为根据,依其资源特色及历史发展历程的不同将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分类。在实证分析中选择了江西南昌和河北正定两个资源类型不同历史文化名城案例,依二者资源的特色提出不同的开发策略,。江西南昌属于革命纪念意义型历史文化名城,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配以“绿”、“古”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而革命时期所遗留建筑本身的价值,属无形资源,因此在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时注重社会氛围的营造;而正定则属于一般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因其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而闻名(仅正定县城就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7处),它的...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研究方法
1.3 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研究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2章 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概念综述
2.1 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2.2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性
2.2.1 悠久的历史
2.2.2 丰富的文物古迹
2.3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2.3.1 保障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2.3.2 为科学的发展史提供考证
2.3.3 展示了传统的美学标准
2.4 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的关系
2.4.1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凭借
2.4.2 为保证旅游业的正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3章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3.1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3.2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3.2.1 开发与保护并举
3.2.2 开发中突出地方特色
3.2.3 开发过程中注重各层次资源的结合
3.2.4 开发过程中有形与无形资源的结合
3.2.5 注重古城氛围的营造
3.3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3.3.1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3.3.2 注重对发展中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3.3 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特色的保护
第4章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4.1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4.1.1 南昌旅游业发展概况
4.1.2 南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4.2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的评价
4.3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营造社会氛围式”
第5章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5.1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5.1.1 正定旅游业发展概况
5.1.2 正定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5.2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的评价
5.3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营造城市氛围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南昌城市知名度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旅游区的文脉[J]. 王铮,李山.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6)
[2]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J]. 李继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3]论河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 王淑华. 工业技术经济. 2002(05)
[4]名城旅游发展创新理念的辩证思维[J]. 严国泰. 城市规划汇刊. 2002(05)
[5]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魅力[J]. 陈望衡.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1)
[6]旅游发展与丽江古城命运的思考[J]. 杨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01)
[7]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李芸. 镇江高专学报. 2001(04)
[8]论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J]. 邹再进.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S1)
[9]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比较研究——以古建筑及其遗址开发利用为例[J]. 程龙. 城市问题. 2000(06)
[10]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J]. 甘萌雨,张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02)
硕士论文
[1]现代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D]. 吴晓隽.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625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研究方法
1.3 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研究
1.3.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2章 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概念综述
2.1 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2.2 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性
2.2.1 悠久的历史
2.2.2 丰富的文物古迹
2.3 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
2.3.1 保障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2.3.2 为科学的发展史提供考证
2.3.3 展示了传统的美学标准
2.4 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的关系
2.4.1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凭借
2.4.2 为保证旅游业的正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3章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3.1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3.2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3.2.1 开发与保护并举
3.2.2 开发中突出地方特色
3.2.3 开发过程中注重各层次资源的结合
3.2.4 开发过程中有形与无形资源的结合
3.2.5 注重古城氛围的营造
3.3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3.3.1 注重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3.3.2 注重对发展中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3.3 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特色的保护
第4章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4.1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4.1.1 南昌旅游业发展概况
4.1.2 南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4.2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的评价
4.3 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营造社会氛围式”
第5章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5.1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5.1.1 正定旅游业发展概况
5.1.2 正定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5.2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的评价
5.3 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营造城市氛围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南昌城市知名度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旅游区的文脉[J]. 王铮,李山.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06)
[2]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中的不谐和因子研究[J]. 李继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3]论河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 王淑华. 工业技术经济. 2002(05)
[4]名城旅游发展创新理念的辩证思维[J]. 严国泰. 城市规划汇刊. 2002(05)
[5]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魅力[J]. 陈望衡.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1)
[6]旅游发展与丽江古城命运的思考[J]. 杨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01)
[7]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李芸. 镇江高专学报. 2001(04)
[8]论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J]. 邹再进.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S1)
[9]中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比较研究——以古建筑及其遗址开发利用为例[J]. 程龙. 城市问题. 2000(06)
[10]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J]. 甘萌雨,张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02)
硕士论文
[1]现代旅游活动与文化遗产保护[D]. 吴晓隽.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6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5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