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08:03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区的环境质量日益受到严重威胁。合理、科学的确定旅游环境承载力,对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描述旅游地能够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的概念,可以视为由时间、空间、旅游活动类型和强度等变量决定的函数。由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必须与某一具体地域或地域类型相结合。本文就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若干问题,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本文研究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所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然后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在掌握了当前的研究动态之后,笔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文采取的是理论积累——实证检验——理论提炼的技术路线,理论与案例研究基本对应,在理论上,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环境—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为研究路线,分析了多学科下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涵义,阐述了当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模型和测度,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支持系统。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针对贵州黔东南州的民族特征和环境特征,侧重于生态和民族文化...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旅游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1.2.2 国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3 论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3.1 论文的技术路线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2.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2.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2 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2.2.1 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2.2.2 旅游活动带来的旅游环境问题
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
3.1 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界定
3.1.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3.1.2 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的两个概念
3.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
3.2.1 以环境为出发点
3.2.2 以旅游为出发点
3.2.3 以旅游地域系统为出发点
3.2.4 非基本类型
3.2.5 本文的分类观点
3.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4.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体系构建及计量方法
4.1 分量及其测算指标
4.2 层次指标与速度指标
4.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量
4.3.1 分量承载力计量模型
4.3.2 综合承载力计量方法
4.4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计量
4.5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时间、空间维比较
5.实证——贵州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5.1 贵州黔东南地区背景
5.1.1 黔东南州基本概况
5.1.2 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5.2 贵州黔东南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量与分析
5.2.1 自然环境承载力的测算
5.2.2 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测算
5.2.3 社会文化承载力的测算
5.2.4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与分析
5.3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的现状分析
5.3.1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的时间分析
5.3.2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的空间分析
5.3.3 与周边省份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
5.3.4 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6.少数民族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调控体系研究
6.1 调控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6.2 调控实施的具体途径保障
6.3 少数民族地区调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结论与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多彩的贵州更绚丽——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创新思路[J]. 李锦宏. 当代贵州. 2004(08)
[2]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J]. 杨琪. 林业调查规划. 2003(02)
[3]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 周年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4]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5]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 文传浩,杨桂华,王焕校. 农业环境保护. 2002(04)
[6]关于旅游承载力理论应用问题的思考[J]. 李天元. 南开管理评论. 2001(03)
[7]旅游生态管理容量初探[J]. 吴晋峰. 人文地理. 2001(01)
[8]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 李艳娜,张国智.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0(06)
[9]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S1)
[10]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 陶伟. 旅游学刊. 2000(05)
本文编号:3365978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旅游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1.2.2 国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探讨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3 论文采取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3.1 论文的技术路线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2.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发展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2.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2 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旅游环境问题
2.2.1 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2.2.2 旅游活动带来的旅游环境问题
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
3.1 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的界定
3.1.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3.1.2 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的两个概念
3.2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
3.2.1 以环境为出发点
3.2.2 以旅游为出发点
3.2.3 以旅游地域系统为出发点
3.2.4 非基本类型
3.2.5 本文的分类观点
3.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性
4.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体系构建及计量方法
4.1 分量及其测算指标
4.2 层次指标与速度指标
4.3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量
4.3.1 分量承载力计量模型
4.3.2 综合承载力计量方法
4.4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计量
4.5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状况的时间、空间维比较
5.实证——贵州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5.1 贵州黔东南地区背景
5.1.1 黔东南州基本概况
5.1.2 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问题
5.2 贵州黔东南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量与分析
5.2.1 自然环境承载力的测算
5.2.2 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测算
5.2.3 社会文化承载力的测算
5.2.4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测算与分析
5.3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的现状分析
5.3.1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的时间分析
5.3.2 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的空间分析
5.3.3 与周边省份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发展的对比研究
5.3.4 黔东南州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6.少数民族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调控体系研究
6.1 调控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原则
6.2 调控实施的具体途径保障
6.3 少数民族地区调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结论与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多彩的贵州更绚丽——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创新思路[J]. 李锦宏. 当代贵州. 2004(08)
[2]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分析与调控[J]. 杨琪. 林业调查规划. 2003(02)
[3]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 周年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02)
[4]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 人文地理. 2002(06)
[5]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 文传浩,杨桂华,王焕校. 农业环境保护. 2002(04)
[6]关于旅游承载力理论应用问题的思考[J]. 李天元. 南开管理评论. 2001(03)
[7]旅游生态管理容量初探[J]. 吴晋峰. 人文地理. 2001(01)
[8]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 李艳娜,张国智.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0(06)
[9]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S1)
[10]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 陶伟. 旅游学刊. 2000(05)
本文编号:336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36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