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16:20
  体育与旅游互为融合。近年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湖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湖北省内的国际国内知名体育赛事、旅游、文化节庆等活动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经济圈,整合湖北体育与旅游资源,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形成系列体育旅游产品并培育成知名的体育旅游品牌,形成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与旅游品牌共享、资源整合、配套完善、整体开发,促进湖北体育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并驾齐驱,推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本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首先,分析了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内涵及兴起的时代背景;然后,从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的角度,深入研究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基础与现实意义,提出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原则、目标和战略;再次,从旅游发展“点—轴—圈”空间模式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从空间布局和体育旅游路线角度探究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模型;第四,根据湖北政治经济体制、体育体制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背景提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研究


湖北省内旅游线路和部分景点

武当山,旅游者,神农架,三峡大坝


13图4 “1+8”武汉城市圈3.2 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现实意义3.2.1 整合资源优势,实现体育与旅游、文化一体化战略湖北省体育旅游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三峡大坝坛子岭、武当山、神农架被纳入全国假日旅游景区预报统计系统,占全国32个重要目的地的1/10,“一江两山”进一步受到全国旅游行业和旅游者的广泛关注。三峡大坝坛子岭2007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0多万人次,武当山海内外旅游者大幅度增长,武当山、神农架成为自驾游的热点地区,“黄金周”期间接待自驾车均达到1万多辆。神农架金丝猴唤引中心、太子垭原始森林、武当山南岩宫、赤壁龙佑温泉度假区、丹江口净乐宫、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罗田天堂寨将军峰景区、蔡甸“大好河山”旅游区、孝感天紫湖度假区闪亮登场,深受旅游者的欢迎。为缅怀纪念屈原而开展的龙舟竞赛活动经久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示意图,圈层式,区域旅游合作,示意图


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湖北体育旅游区域的空间结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其次,国家政策的倾(1+8)两型试验区的建设,这是“中部崛起”地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国湖北的其他大中城市和旅游区域,使湖北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旅游圈空间结构的更新,使其逐步向外向型和划。规划是人们有意识地干扰与引导空间生长济圈的空间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山”、武汉城市旅游圈和清江土家民俗生态旅游也使资源得到整合,也必将促进湖北体育旅游旅游经济圈的发展路径极化、多层次、圈层式的体育旅游联合发展路径化、多层次、圈层式的旅游业联合发展路径具有游业区域合作中都有表现。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层次性明显的区域,其内部各地区间的经济、次、圈层式特点(见图 5)[4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SWOT分析[J]. 雷选沛,刘名俭,周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09)
[2]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J]. 雷选沛,刘名俭,周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9)
[3]基于区域合作的徐连旅游带建设[J]. 马晓冬,沈正平,丁正山,史春云.  人文地理. 2005(02)
[4]国内外体育旅游开发的比较研究[J]. 周立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5]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研究[J]. 吴贻刚.  体育科研. 2004(05)
[6]浅析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旅游发展一体化建设[J]. 廖兆光,肖鸾.  理论月刊. 2004(10)
[7]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般模式与原理探讨——兼论粤港澳地区旅游业合作的模式[J]. 秦学.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4(05)
[8]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吴泓,顾朝林.  经济地理. 2004(01)
[9]以武汉为例: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J]. 刘名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10]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 袁书琪,郑耀星.  体育学刊. 2003(02)



本文编号:341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1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