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哈氏风筝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03:51
  哈氏风筝是中国风筝流派中代表性比较突出,传承脉络较为清晰的一个流派。其抗强风、远观效果好的工艺特点,在中国风筝界一向为人所称道;又因画面精致、色彩对比强烈、构图古朴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哈氏风筝作品中,既可以看到浓郁的地域特征,又具有鲜明的独创风格,是一项颇具研究价值的民间工艺。目前学术界对哈氏风筝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相关文字或影像资料多是对其流派传承体系和工艺特点进行介绍。本文在现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哈氏风筝的传承演变历程、工艺特点的形成原因、彩绘图谱所蕴涵的文化讯息以及市场因素对哈氏风筝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探究哈氏风筝的工艺特点、艺术价值以及风筝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哈氏风筝艺术研究


《北平风筝谱》开始从其他艺人手中收购风筝销售,渐渐的又由夏货发展为自己制作

照片,风筝,原件,香炉


当时哈氏的主业仍是制售灯笼,卖风筝只是副业,为了多赚些钱,哈国梁做的都是大风筝,因为风筝越大,价钱越高。哈国梁的风筝作品今天己经无法见到,但根据民国初年出版的《北平风筝谱》(图1一l)上所绘的样式和一些清末民国的照片推断,当时的风筝种类已经非常繁多,造型和图案也已经比较精致细腻。当时,哈国梁的风筝作品,在当地己小有名气,备受欢迎。而哈氏风筝的名号叫响,是自第二代哈长英开始的。哈长英最初的职业是泥瓦匠,工作带有季节性,于是他就在空闲时节带着家人扎制风筝,春季出售。哈长英自幼便随家中长辈学习制作风筝,再加之后来的刻苦钻研,哈长英制作风筝的技艺越来越高,在北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1939年,孙殿起著《琉璃厂小志》中写到:“哈氏风筝在琉璃厂中间路北仁威观。按:近数十年

风筝,图谱


“合竹”③和为大型沙燕风筝所设计的“背条”结构;以及为加大软翅风筝吃风的“斜哉”④方法等,都是他的独到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哈长英设计的新型风筝类型—伞翼类风筝⑤和新的风筝题材—摇头铃⑧(图1一5),以及他绘制的哈氏风筝图谱,更是在中国风筝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可惜这些资料都已经流失,这是“中国风筝发展史”上的一大损失,但是他为哈氏风筝所制订的规格比例标准⑦,却一直延用至今,为中国风筝走向成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图1一4《摇头铃》风筝彩绘图谱哈亦琦绘①属风筝的一个品类,相对沙燕风筝来说,是一种体型较为削瘦的沙燕风筝样式。②哈氏风筝扎制术语,指翅膀骨架两头,既膀尖部分向前翘起,身体部分骨架放时能够紧贴地面,也是检测瘦沙燕风筝骨架扎制合格与否的关键。③哈氏风筝术语,因大型风筝的膀条要求较粗,但一般的竹片厚度不够,要采取加大竹片厚度的方法,使大型风筝能够适应强风飞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亦琦:“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J]. 张晓华.  世界. 2007(01)
[2]从艺术设计学角度谈风筝的设计[J]. 杨乃麟.  电影评介. 2006(15)
[3]曹氏风筝意象艺术简析[J]. 马立明.  美术. 2005(02)
[4]曹雪芹的风筝艺术[J]. 马立明.  美术之友. 2004(03)
[5]试论民间美术中的审美意蕴[J]. 刘忠红.  中州学刊. 2002(04)
[6]传统风筝彩绘艺术[J]. 罗军.  中国美术教育. 2004 (03)



本文编号:3463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63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