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青花对现代青花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2 11:31
中国丰富的陶瓷文化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而如何对传统进行创新是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上的重大问题。现代青花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我们对传统青花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首先对传统青花与现代青花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其次对传统青花的文化内涵及艺术成果的论述,深入地说明了现代青花创作者对传统青花的认知。最后本文作者从现代青花创作者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现代青花对传统青花图式的借用与再造。从而全面论述了传统青花对现代青花创作的影响。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见,传统哲学中的“统青花装饰中都被体
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例如古典写意绘画的笔法多是以书法的用笔为基础,墨法是基于古人的创造与积累。黄宾虹先生对笔法、墨法的总结及实践成果更是使后人难图14以逾越。解放后,一大批山水画家通过写生来改变传统山水绘画,使山水绘画在图式上有了新意,图式变化的同时,笔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当其它画种的艺术家参与到写意绘画的创作时,其笔墨观念必然受到其它画种的影响,我们从李可染、林风眠、石鲁、吴冠中等人的写意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上个世纪末关于“笔墨等于零”的争论其实也是对传统笔墨内涵的质疑及对传统笔墨观的公然挑战。但现实是传统笔墨的内涵确己发生了转变,林风眠早期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他的非书法线型,同样具有传统的力感和美感。李可染早期也是油画专业,他利用偏锋及“酱当体”书法笔线同样可以创作出象油画一样浑厚且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底了解民族传统及地方特色,……但是继承传统不等于抄袭,主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图17)是杨冰老师的现代青花作品。把其作品中的装饰纹样与(图18)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残片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渊源。二者都塑造了一种饱满的团花纹样。只是传统青花残片中的团花纹样是以线勾勒图18为主,分水技法形成的色面为‘肤’。而杨冰老师的作品在团花纹样的处理上,借用传统纹样之结构,把以毛笔的笔腹在运行中所形成饱满的点,连续不断地反复点跺形成了花团簇簇,饱满盛开的形象,其意义在于对传统的团花进行再造形成新的装饰纹样。并在构图处理上把文人画的意境营造与新纹样的装饰感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全新的雅致装饰效果。而阿仙的作品《冥想的头像》则是借用了那些现成的本土资源(图19)。在此作品中,青花装饰图案不但是一种具体的艺术手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青花瓷器研讨[J]. 张志刚,郭演仪,陈尧成,张浦生,朱戢. 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 1989(02)
本文编号:3490826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见,传统哲学中的“统青花装饰中都被体
念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例如古典写意绘画的笔法多是以书法的用笔为基础,墨法是基于古人的创造与积累。黄宾虹先生对笔法、墨法的总结及实践成果更是使后人难图14以逾越。解放后,一大批山水画家通过写生来改变传统山水绘画,使山水绘画在图式上有了新意,图式变化的同时,笔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当其它画种的艺术家参与到写意绘画的创作时,其笔墨观念必然受到其它画种的影响,我们从李可染、林风眠、石鲁、吴冠中等人的写意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上个世纪末关于“笔墨等于零”的争论其实也是对传统笔墨内涵的质疑及对传统笔墨观的公然挑战。但现实是传统笔墨的内涵确己发生了转变,林风眠早期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他的非书法线型,同样具有传统的力感和美感。李可染早期也是油画专业,他利用偏锋及“酱当体”书法笔线同样可以创作出象油画一样浑厚且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底了解民族传统及地方特色,……但是继承传统不等于抄袭,主要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图17)是杨冰老师的现代青花作品。把其作品中的装饰纹样与(图18)明代嘉靖年间的青花残片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渊源。二者都塑造了一种饱满的团花纹样。只是传统青花残片中的团花纹样是以线勾勒图18为主,分水技法形成的色面为‘肤’。而杨冰老师的作品在团花纹样的处理上,借用传统纹样之结构,把以毛笔的笔腹在运行中所形成饱满的点,连续不断地反复点跺形成了花团簇簇,饱满盛开的形象,其意义在于对传统的团花进行再造形成新的装饰纹样。并在构图处理上把文人画的意境营造与新纹样的装饰感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全新的雅致装饰效果。而阿仙的作品《冥想的头像》则是借用了那些现成的本土资源(图19)。在此作品中,青花装饰图案不但是一种具体的艺术手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青花瓷器研讨[J]. 张志刚,郭演仪,陈尧成,张浦生,朱戢. 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 1989(02)
本文编号:3490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9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