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04 09:26
适应性思想和方法因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对实现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旅游地社区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对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对象、评估方法和分析框架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评述,研究发现:①研究尺度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小尺度研究居多,中尺度研究需加强,研究对象需要多维度融合;②研究结合多角度框架分析,主要包括"脆弱性-适应性""恢复力-可持续性"和"恢复力-适应性"3种类型,促进多元化评估方法在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③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需综合多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展。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脆弱性-适应性的分析框架模型[7]
由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这3种基本属性密切相关(图2)[34],脆弱性分析框架下的适应性研究更加关注的是系统整体对于应对可能遭受的风险和干扰因素的适应能力,而恢复力分析框架下的适应性研究重点探讨系统整体对已经遭受风险和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做出处理的适应能力[40]。两者在系统属性中所处地位与干扰因素和系统整体动态演变的过程息息相关,既体现承接性又具有对立性。当一个系统脆弱性较高时,往往恢复力较弱,反之亦然。因此,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中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具有相互牵连相互承接关系,通过对系统适应性的研究,不仅能减轻系统脆弱性更能提升系统恢复力。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其他领域的“恢复力(弹性)-适应性”研究中提出一些新的分析框架和模型,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胡晓辉等架构了区域经济弹性的制度演化分析框架,能结合区域经济弹性的过程、能力、结果进行分析[41];关皓明等应用演化弹性理论,采用经济周期模型法、偏离-份额法等对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进行了比较,其中专门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适应循环周期特征进行了研究[42,4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演化与区域经济弹性——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比较[J]. 胡晓辉,张文忠. 地理研究. 2018(07)
[2]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J]. 关皓明,张平宇,刘文新,李静. 地理学报. 2018(04)
[3]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及机制分析[J]. 王群,陆林,杨兴柱. 经济地理. 2016(06)
[4]基于分岔理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情景分析[J]. 沈苏彦,徐坚,赵锦. 生态经济. 2015(09)
[5]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陈佳,杨新军,王子侨,张立新. 旅游学刊. 2015(03)
[6]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 王群,陆林,杨兴柱.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5)
本文编号:3568093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脆弱性-适应性的分析框架模型[7]
由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这3种基本属性密切相关(图2)[34],脆弱性分析框架下的适应性研究更加关注的是系统整体对于应对可能遭受的风险和干扰因素的适应能力,而恢复力分析框架下的适应性研究重点探讨系统整体对已经遭受风险和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做出处理的适应能力[40]。两者在系统属性中所处地位与干扰因素和系统整体动态演变的过程息息相关,既体现承接性又具有对立性。当一个系统脆弱性较高时,往往恢复力较弱,反之亦然。因此,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中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具有相互牵连相互承接关系,通过对系统适应性的研究,不仅能减轻系统脆弱性更能提升系统恢复力。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其他领域的“恢复力(弹性)-适应性”研究中提出一些新的分析框架和模型,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胡晓辉等架构了区域经济弹性的制度演化分析框架,能结合区域经济弹性的过程、能力、结果进行分析[41];关皓明等应用演化弹性理论,采用经济周期模型法、偏离-份额法等对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进行了比较,其中专门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适应循环周期特征进行了研究[42,4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演化与区域经济弹性——两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比较[J]. 胡晓辉,张文忠. 地理研究. 2018(07)
[2]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J]. 关皓明,张平宇,刘文新,李静. 地理学报. 2018(04)
[3]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及机制分析[J]. 王群,陆林,杨兴柱. 经济地理. 2016(06)
[4]基于分岔理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情景分析[J]. 沈苏彦,徐坚,赵锦. 生态经济. 2015(09)
[5]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陈佳,杨新军,王子侨,张立新. 旅游学刊. 2015(03)
[6]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与启示[J]. 王群,陆林,杨兴柱.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5)
本文编号:3568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6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