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旅游产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13 23:11
协同视角下对旅游产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格局的动态把握是驱动旅游经济永续发展,优化要素供给的重要依据。运用LISA时间路径、重心轨迹、复合系统协同度等模型,对2009—2017年我国旅游产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三者所构成复合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者省域间发展均渐趋于空间均衡,过程中旅游产业呈现"溢出效应",而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则以"独立效应"为主。②三者局部时空格局动态变迁路径差异性显现,旅游产业最为稳定,省域间以协同增长占主导;科技创新稍弱,协同与竞争并存;现代金融稳定性最差,以空间竞争为主。③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较低,实现优质协同仍需较长时间。④协同格局经历了由局域性集聚分布—垂直分层—"胡焕庸线"的演化过程。
【文章来源】:经济地理.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时空格局演化
2009年以来,旅游产业、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子系统有序度Global Theil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相对差异渐趋缩小,体现了水平较低省域对较高省域的“追赶效应”,省域间发展趋于空间均衡,其中缩小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产业(0.0838)>科技创新(0.0607)>现代金融(0.0152),到2017年,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总体相对差异最大,发展空间不均衡性最为显著。Global Moran’s I指数及其显著性的计算结果表明,在0.01显著水平下旅游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从2009年的0.3071波动上升到2017年的0.3554,表明旅游产业空间关联性逐渐提升,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仍呈现继续收敛的态势。可见,凭借“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各项区域性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邻近省域间旅游互动性持续增加,旅游一体化日趋成熟,利于进一步带动滞后地区获得长足发展。与此相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的全局自相关性发生明显转变,Global Moran’s I指数下滑趋势明显,总体呈现由正向空间自相关逐渐趋于负向空间自相关,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有序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随机,空间差异可能在逐步增强,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溢出效应。结合Global Theil系数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主要是通过发挥本省区在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及政策红利的比较优势,合理配置相关要素,以此提升弱势产业效益与效率,对缩小省域发展不平衡做出贡献。3.2 子系统有序度时空格局局部动态演化
从旅游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的相对移动长度来看,小于均值的省域有20个,占省域总数的66.67%,局部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京沪相对移动长度最大,局部空间格局动态性最高,旅游业实力与地位凸显,为绝对极化中心;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具有后发优势的西南、环渤海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环渤海旅游联盟的建立,为这些地区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激增,局域性旅游增长极(滇、黔、渝、辽)涌现;而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交通可达性较差的西北省域,以及旅游业已较为成熟的东南沿海省域,旅游业发展提升则相对较缓,局部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呈现较强的空间锁定效应。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时间路径的相对移动长度小于均值的省域有19个,占全国比例为63.33%,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稍弱于旅游产业。其中,相对移动长度最高的地区分散在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和天津等地,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互动平台逐渐增多,发展形势向好,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明显。从现代金融的相对移动长度来看,大于均值的省域为18个,占全国比例的60%,表现为较为动态的局部空间格局,其中东北—西南轴线省域动态性较强,东南—西北轴线省域较弱,低值区主要成片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作用下,中、东部地区现代金融有序度提升速率滞后于东北、西部,抑制了中、东部地区资金吸纳能力。特别注意到,由于京津极化作用过于突出,造成河北时间路径明显偏离其邻接省域(蒙、辽、鲁、晋)。3.2.2 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 庄雷,王烨. 软科学. 2019(02)
[2]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内涵与特征——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机制[J]. 付保宗,周劲. 经济纵横. 2018(12)
[3]基于PSR和GM(1,1)模型的西藏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J]. 马年圣,支晓娟,宋雨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1)
[4]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均衡状态及其时间演变[J]. 马志飞,尹上岗,乔文怡,李在军,吴启焰. 地理科学. 2018(06)
[5]山西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邓椿.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6]绩效视角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耦合关系——以泛长江三角洲为例[J]. 黄睿,王坤,黄震方,陆玉麒. 地理研究. 2018(05)
[7]科技金融:从概念到理论体系构建[J]. 张明喜,魏世杰,朱欣乐. 中国软科学. 2018(04)
[8]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马勇,李丽霞,任洁. 经济地理. 2017(10)
[9]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 李素梅,黄衍枝.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7)
[10]商业银行构建旅游金融的基本思维与整体框架[J]. 夏蜀. 金融论坛. 2017(09)
本文编号:3587313
【文章来源】:经济地理.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旅游产业—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时空格局演化
2009年以来,旅游产业、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子系统有序度Global Theil系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相对差异渐趋缩小,体现了水平较低省域对较高省域的“追赶效应”,省域间发展趋于空间均衡,其中缩小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产业(0.0838)>科技创新(0.0607)>现代金融(0.0152),到2017年,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总体相对差异最大,发展空间不均衡性最为显著。Global Moran’s I指数及其显著性的计算结果表明,在0.01显著水平下旅游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从2009年的0.3071波动上升到2017年的0.3554,表明旅游产业空间关联性逐渐提升,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仍呈现继续收敛的态势。可见,凭借“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各项区域性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邻近省域间旅游互动性持续增加,旅游一体化日趋成熟,利于进一步带动滞后地区获得长足发展。与此相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的全局自相关性发生明显转变,Global Moran’s I指数下滑趋势明显,总体呈现由正向空间自相关逐渐趋于负向空间自相关,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有序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分布较为随机,空间差异可能在逐步增强,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向溢出效应。结合Global Theil系数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主要是通过发挥本省区在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及政策红利的比较优势,合理配置相关要素,以此提升弱势产业效益与效率,对缩小省域发展不平衡做出贡献。3.2 子系统有序度时空格局局部动态演化
从旅游产业子系统有序度的相对移动长度来看,小于均值的省域有20个,占省域总数的66.67%,局部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京沪相对移动长度最大,局部空间格局动态性最高,旅游业实力与地位凸显,为绝对极化中心;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具有后发优势的西南、环渤海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环渤海旅游联盟的建立,为这些地区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激增,局域性旅游增长极(滇、黔、渝、辽)涌现;而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交通可达性较差的西北省域,以及旅游业已较为成熟的东南沿海省域,旅游业发展提升则相对较缓,局部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呈现较强的空间锁定效应。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时间路径的相对移动长度小于均值的省域有19个,占全国比例为63.33%,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稍弱于旅游产业。其中,相对移动长度最高的地区分散在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和天津等地,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互动平台逐渐增多,发展形势向好,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明显。从现代金融的相对移动长度来看,大于均值的省域为18个,占全国比例的60%,表现为较为动态的局部空间格局,其中东北—西南轴线省域动态性较强,东南—西北轴线省域较弱,低值区主要成片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作用下,中、东部地区现代金融有序度提升速率滞后于东北、西部,抑制了中、东部地区资金吸纳能力。特别注意到,由于京津极化作用过于突出,造成河北时间路径明显偏离其邻接省域(蒙、辽、鲁、晋)。3.2.2 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 庄雷,王烨. 软科学. 2019(02)
[2]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内涵与特征——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机制[J]. 付保宗,周劲. 经济纵横. 2018(12)
[3]基于PSR和GM(1,1)模型的西藏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J]. 马年圣,支晓娟,宋雨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11)
[4]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水平的空间均衡状态及其时间演变[J]. 马志飞,尹上岗,乔文怡,李在军,吴启焰. 地理科学. 2018(06)
[5]山西省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邓椿.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6]绩效视角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耦合关系——以泛长江三角洲为例[J]. 黄睿,王坤,黄震方,陆玉麒. 地理研究. 2018(05)
[7]科技金融:从概念到理论体系构建[J]. 张明喜,魏世杰,朱欣乐. 中国软科学. 2018(04)
[8]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马勇,李丽霞,任洁. 经济地理. 2017(10)
[9]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 李素梅,黄衍枝.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7)
[10]商业银行构建旅游金融的基本思维与整体框架[J]. 夏蜀. 金融论坛. 2017(09)
本文编号:3587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8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