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林公园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17:06
森林公园的发展已近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森林公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必然会出现许多阻碍森林公园发展的问题。而规划作为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的最重要手段,不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更是各种矛盾、问题的“多发区”。因此,认清森林公园规划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用什么手段解决问题,是确保森林公园规划水平不断提高的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进行研究。通篇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提出了森林公园规划面临的问题,解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阐释了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多学科多角度,整合了森林公园规划的相关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分为指导性与应用型两类;介绍了这些理论作为解决森林公园规划问题的直接依据如何进行指导、应用。第三章将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异同点,并阐明了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特色所在。而这种特色恰恰是规划必须遵循和体现的。第四章基于黑龙江省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和资料分析,总结了森林公园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按性质将其归类。对问题的集中总结可以使理论、方法的运用有的放矢。第五章是选择突出...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方正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湖规划示意图
园大通河水库景区的面积占到了森林公园整体仅一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切断了原有的生态廊道,对斑块形成了分割,没有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势必会对整个森林公园的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如图4一6)。4.3.2景观保护规划日前,森林公园的保护规划主要有:保护区划分、景观资源保护培育、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几个方面。实践中针对保护区划分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将全园、除生态保护区以外的景观划为一、二、三级。一级为弱开发区域,主要是以森林景观游览、科普教育活动、部分强度不大的探险运动和森林疗养活动为主;二级以中强度开发区域,以度假、休闲娱乐、动植物园、服务管理为主;三级则是除前两者以为的森林公园其他区域。这种分区方法比较粗糙,不能因地制宜,只可称为原则性的做法。景观资源保护也是重点,但在规划中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和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样,都停留在提出原则性注意事项、概括性指导建议的阶段,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对详细规划的指导性不足。例如
一个林区包含有若干个林场、林班。掌握林场、林班的历史、资源特点、分布情况、发展趋势等是对森林公园功能区合理划分的一个重要前提。兴隆国家森林公园的分区规划就将景观要素放在重要位置,整体旅游规划遵循了景观生态的自然性(如图5-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生态学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金万洲. 陕西林业科技. 2008(02)
[2]森林美的内涵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J]. 潘冬梅,徐景贤. 世界林业研究. 2007(04)
[3]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J]. 李素英. 甘肃林业. 2007(04)
[4]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基本框架研究——以东莞市银瓶嘴森林公园为例[J]. 江海燕,李敏. 规划师. 2007(05)
[5]我国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比较研究[J]. 黄远水,陈钢华. 林业经济问题. 2007(02)
[6]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J]. 束晨阳. 中国园林. 2007(04)
[7]中山陵风景区的森林美学评价与风景林规划[J]. 李明阳,熊显权,杨劲松,刘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 刘琴,王金霞.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5)
[9]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周春光,蔡君,刘建民. 经济师. 2005(11)
[10]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万幼清.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研究[D]. 杨圣勇.同济大学 2008
[2]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D]. 吴恺晶.同济大学 2007
[3]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策略初探[D]. 程倩.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4941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方正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湖规划示意图
园大通河水库景区的面积占到了森林公园整体仅一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切断了原有的生态廊道,对斑块形成了分割,没有遵循景观生态学原理,势必会对整个森林公园的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如图4一6)。4.3.2景观保护规划日前,森林公园的保护规划主要有:保护区划分、景观资源保护培育、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几个方面。实践中针对保护区划分比较一致的做法是,将全园、除生态保护区以外的景观划为一、二、三级。一级为弱开发区域,主要是以森林景观游览、科普教育活动、部分强度不大的探险运动和森林疗养活动为主;二级以中强度开发区域,以度假、休闲娱乐、动植物园、服务管理为主;三级则是除前两者以为的森林公园其他区域。这种分区方法比较粗糙,不能因地制宜,只可称为原则性的做法。景观资源保护也是重点,但在规划中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和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样,都停留在提出原则性注意事项、概括性指导建议的阶段,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对详细规划的指导性不足。例如
一个林区包含有若干个林场、林班。掌握林场、林班的历史、资源特点、分布情况、发展趋势等是对森林公园功能区合理划分的一个重要前提。兴隆国家森林公园的分区规划就将景观要素放在重要位置,整体旅游规划遵循了景观生态的自然性(如图5-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景观生态学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金万洲. 陕西林业科技. 2008(02)
[2]森林美的内涵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J]. 潘冬梅,徐景贤. 世界林业研究. 2007(04)
[3]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J]. 李素英. 甘肃林业. 2007(04)
[4]城市地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基本框架研究——以东莞市银瓶嘴森林公园为例[J]. 江海燕,李敏. 规划师. 2007(05)
[5]我国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比较研究[J]. 黄远水,陈钢华. 林业经济问题. 2007(02)
[6]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J]. 束晨阳. 中国园林. 2007(04)
[7]中山陵风景区的森林美学评价与风景林规划[J]. 李明阳,熊显权,杨劲松,刘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 刘琴,王金霞.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05)
[9]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周春光,蔡君,刘建民. 经济师. 2005(11)
[10]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04)
博士论文
[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万幼清.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研究[D]. 杨圣勇.同济大学 2008
[2]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分方法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D]. 吴恺晶.同济大学 2007
[3]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优化与开发策略初探[D]. 程倩.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24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