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对国民消费拉动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22:40
我国正加快经济转型进程,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投资驱动、外贸驱动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消费逐渐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娱乐时间的不断增加,其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市场消费结构的改革,为扩大内需、释放城乡国民消费潜力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刺激国民消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消费作用为研究基础,首先对旅游业及国民消费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旅游产业拉动国民消费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建议,这对发展绿色、健康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比重
旅游需求总量高速增长,发展空间大。现阶段的旅游消费模式主要包括国内旅游、境外旅游、入境旅游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同时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高速增长。从游客接待量来看,由图1数据可知,2007-201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呈现出高度增长的态势,2007年的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6.10亿人次,出境人数旅游人次达到4095.4万人次,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0.01亿人次,其中境外旅游人次高达2.7亿人次,同比上年增长了12.8%。基于旅游业总收入层面,由图1数据可知,旅游业总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7770.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15.5%,而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2017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1%。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不断增多,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不断增大,图2是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GDP增长速度比重,由图中数据可知,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比重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从2014年的10.39%增长到2018年的11.15%。图2 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关联研究[J]. 赵越. 商业经济研究. 2018(09)
[2]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J]. 刘仪凤,陈立言,潘建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01)
[3]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J]. 苏建军,孙根年,徐璋勇. 旅游学刊. 2014(02)
[4]我国5A和4A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张伟,王晓萌. 统计与决策. 2012(24)
本文编号:3625398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比重
旅游需求总量高速增长,发展空间大。现阶段的旅游消费模式主要包括国内旅游、境外旅游、入境旅游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同时旅游收入、游客接待量高速增长。从游客接待量来看,由图1数据可知,2007-201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呈现出高度增长的态势,2007年的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6.10亿人次,出境人数旅游人次达到4095.4万人次,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0.01亿人次,其中境外旅游人次高达2.7亿人次,同比上年增长了12.8%。基于旅游业总收入层面,由图1数据可知,旅游业总收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07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7770.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15.5%,而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2017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1%。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不断增多,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不断增大,图2是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GDP增长速度比重,由图中数据可知,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的比重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从2014年的10.39%增长到2018年的11.15%。图2 2014-2018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关联研究[J]. 赵越. 商业经济研究. 2018(09)
[2]我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J]. 刘仪凤,陈立言,潘建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01)
[3]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J]. 苏建军,孙根年,徐璋勇. 旅游学刊. 2014(02)
[4]我国5A和4A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张伟,王晓萌. 统计与决策. 2012(24)
本文编号:362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2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