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8 14:32

  本文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与探索——基于宁波市的分析 出处:《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宅基地 使用权 流转 抵押 宁波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象在我国农村大量存在。基于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的调研,分析宁波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中的有益做法、存在问题,剖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结果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多样化,推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采用多种形式建设农村住房、实行宅基地管理信息化等做法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户多宅"、违法违规用地建房和非法流转交易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需求,法律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造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缺位以及与宅基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据此,提出了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建立健全宅基地交易市场等对策。
[Abstract]:The transfer of the right to use homestead has exis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ingbo City Rural Homestead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status, analyzes Ningbo rural homestead use right circul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good practices and problems, analyze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rural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to explore ways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use r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 of the right to use homestead is vari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rtgage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homestea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ing in various form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homestead management have a promot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land use and increasing the property income of farmers.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one house multi house", illegal and illegal land building and illegal transac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circulation of Homestead Land use right, legal restrictions on the homestead caused a recessive circulation of Homestead Land use right, land use right transfer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homestead defect. On the basis of this, w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forming the rural homestead use system, perfecting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of the homestead,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arket of the homestead trad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法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5NDJC008Z)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FX032)~~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CHEN Hong-xia,ZHAO Zhen-yu,LI Jun-le农村宅基地是农民通过农村集体组织的分配而获得的重要财富,它是农民生存的基础,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宅基地的流转现象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十分频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私下流转、村民违法违规建房等问题呈现出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国玲;杨钢桥;;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县市的农户调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2 王询枝;;宁波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剖析[J];浙江国土资源;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克明;王建设;陈白淼;;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定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2 沈陈华;;丹阳市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3 张文律;;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模式研究[J];西部论坛;2011年06期

4 周婧;杨庆媛;;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展与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5 赵强军;赵凯;;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杨凌、武功214家农户的调研[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徐小峰;胡银根;何安琪;倪念;;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1期

7 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黄淮海平原农区农户空心村整治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8 章合运;王明成;;宅基地联建房产权风险和政策创新合法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9 杨建波;王令超;李永明;梁辉;樊鹏;;修正法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方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10 邵子南;陈江龙;叶欠;苏勤;;基于农户调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裕瑞;刘彦随;龙花楼;崔卫国;;黄淮海平原农区参与式空心村整治的案例与启示——以河南郸城赤村、王村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伟;城乡统筹发展下区域土地精明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田光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吴明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张振勇;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5 关江华;基于风险能力评价的农户宅基地流转福利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宇;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的模式及效益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戴佩淇;农户生计转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的作用机理及调控措施[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贤辉;张霞;杨钢桥;;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2 孙丽丽;;我国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规定及其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3 张建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讨[J];中国房地产;2005年03期

4 赵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创新[J];国土资源;2007年11期

5 孙丹;;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04期

6 孟祥仲;辛宝海;;明晰使用产权: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J];农村经济;2006年10期

7 陈蕾;浅析农家乐的兴亡与发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郭明瑞;;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建议[J];法学论坛;2007年01期

9 杨一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05期

10 章波;唐健;黄贤金;姚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侠;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丽萍;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分析及缓解设想[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04期

2 苗清;;关于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思考[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01期

3 李文学;;农村宅基地之“困”[J];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06期

4 韩康;肖钢;;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研究[J];理论前沿;2008年13期

5 高巍;;农村宅基地的流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6 韩康;;启动中国农村宅基地的市场化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张敏;;基于效率的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3期

8 欧阳安蛟;蔡锋铭;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10期

9 寇振江;;浅析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与管理[J];硅谷;2010年06期

10 陈子超;;农村宅基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黄雄;陆建广;;农村宅基地开发利用的案例研究——浙江联众公司“城乡居”模式利弊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守润;赵俊毅;葛连科;张爱军;;创新农村宅基地供地方式实行“定户竞投”的调查[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华丽萍;;浅述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与设想[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雅莉;;农村宅基地整治的实践与思考[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李文梅;陈松林;;连城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研究[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6 宋伟;张凤荣;陈百明;;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争鸣;;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洋;;北京市农村宅基地需求和供给矛盾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良平;;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程迎春;;浅谈农村宅基地的法律制度[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剑;别打农村宅基地的歪主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冯国邋任珂;陕西将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3 王文昭邋刘文娟;陕西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刘晓辰;陕西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经济日报;2007年

5 刘晓辰;陕西将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消费日报;2007年

6 河南省平舆县杨埠镇政府 杨永超;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郓城县国土资源局 刘相民;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与和谐乡村建设[N];菏泽日报;2010年

8 樊伟 钟钢;解开农村宅基地的束缚[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郄建荣;农村宅基地供地今年将单列[N];法制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李欣松;广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有新规[N];广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贻芳;农村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欧阳安蛟;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斯敏;农村宅基地整治中权属调整的内在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丹红;农村宅基地物权及其实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汪波;潜江市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明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探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家伟;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廖文敏;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钱雪华;农村宅基地集约使用的模式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伟;农村宅基地集约使用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任宝林;推拉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朱丽芳;广西博白县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6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46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