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方式研究——以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2 20:22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方式研究——以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为例 出处:《地理科学》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户类型 生计资产 生计方式 双榆树嘎查 半农半牧区 内蒙古


【摘要】: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统计分析和深度访谈法,将研究区293户农户按生计活动类型划为牧户(牛户、羊户、牛羊户和马户)、种植户和非农户,并按农户生计资产总值进一步划为高、中、低3个等级类型,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农户的生计资产与生计活动及方式的依存关系。研究发现:各类农户的生计资产均值差距明显,牧户最高,为0.37,种植户为0.25,非农户为0.21;牧户的劳动力、草场、牲畜、现金、贷款等资产均值最高,种植户的农机和耕地资产均值最高,非农户的社会资产均值最高。目前,半农半牧区的农户仍然以旱作种植业和草地畜牧业为主要生计,但农牧业生产均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农户只占15.3%,且面临非农就业机会不足、个人技能缺失、语言障碍和务农时间与用工季节的冲突。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收入和改善农户生计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293 household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classified into pastoral households (cattle households, sheep households, cattle households, sheep households and horse households), growers and non-farmers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ccording to the total value of farmers' livelihood assets, it is further classified as high, middle and low three grade types. Then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elihood asse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farmers and their livelihood activities and ways.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mean value of livelihood assets of all kinds of farmers is obvious and the pastoral value is the highest (0.37). 0.25 for growers and 0.21 for non-farm households; Pastoral labor, pasture, livestock, cash, loans and other assets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growers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of farm machinery and cultivated land assets, non-farm households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social assets. Farmers in semi-agricultural and semi-pastoral areas still rely on dry farming and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as the main livelihood, bu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s faced with greater pressur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on-farm households only account for 15.3%, and face the lack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lack of personal skills, language barrier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time and the employment season.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come and livelihood of farmer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JL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001107)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30522061JH)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4B037) 东北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QT15002)资助~~
【分类号】:F323.6
【正文快照】: 生计是一种谋生方式,农户生计包含了农户为了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能力、资产和从事的活动以及获得这些的权利[1]。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户生计问题倍受关注,特别是在偏远的生态脆弱地区,因为这些地区非农化程度低且生计多样化发展缓慢,仍主要依托自然资源维持生计[2,3]。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房艳刚;刘继生;;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J];地理学报;2015年02期

2 道日娜;;农牧交错区域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四个旗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3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5期

4 蒙吉军;艾木入拉;刘洋;向芸芸;;农牧户可持续生计资产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阎建忠;喻鸥;吴莹莹;张镱锂;;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6 周婧;杨庆媛;信桂新;冯应斌;戴佩淇;;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用地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云花;苏日娜;许黎莉;杨志坚;王明利;;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2 刘永茂;李树茁;;农户生计多样性发展阶段研究——基于脆弱性与适应性维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3 杨勇;邓祥征;白羽萍;王国峰;贾斯琪;;2000-2015年中国典型草原草地动态及其对管理政策的响应[J];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4 苏芳;郑亚萍;周亚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间的影响关系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7年04期

5 斯琴朝克图;房艳刚;王晗;徐凯;;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户生计资产与生计方式研究——以科右中旗双榆树嘎查为例[J];地理科学;2017年07期

6 万亚胜;程久苗;费罗成;徐玉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7 张列;王成;杜相佐;王钟书;邓春;李颢颖;;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及其农户利用差异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8 王茜;宗鑫;韦惠兰;;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以黄河源区沙曲河口玛曲段为例[J];草原与草坪;2017年03期

9 杨彬如;;自然保护区居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3期

10 万文玉;赵雪雁;王伟军;薛冰;;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J];经济地理;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新华;;为什么我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是有害的[J];红旗文稿;2013年19期

2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3 蒙吉军;艾木入拉;刘洋;向芸芸;;农牧户可持续生计资产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许汉石;乐章;;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10期

5 何深静;钱俊希;徐雨璇;刘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6 王成超;杨玉盛;;农户生计非农化对耕地流转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7 刘彦随;刘玉;陈玉福;;中国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及其决策机制[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8 刘云刚;王丰龙;;三鹿奶粉事件的尺度政治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9 罗康隆;杨曾辉;;生计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社区为例[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10 阎建忠;喻鸥;吴莹莹;张镱锂;;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J];地理科学;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阿岩,姜月忠;内蒙古半农半牧区旗县发展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1997年03期

3 黄保平;支庆祥;;北方农区、半农半牧区养羊小区建设模式[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年07期

4 吴国林;;如何让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持续增收[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0年02期

5 包凤兰;达古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变迁的制度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01期

6 王铮宇;半农半牧区低产田的改造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1990年05期

7 图雅;;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农牧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付桂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经济模式构建[J];北方经济;2009年05期

9 梅绚;;甘肃南部半农半牧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模式探索[J];中国牧业通讯;2009年04期

10 付桂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分析[J];阴山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浩;;我国草业可持续发展与半农半牧区农牧民致富问题探讨[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祝光耀;;在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半农半牧区的可持续发展[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刘淑莹副省长在全国半农半牧区草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江泽慧;;在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石山;;我国半农半牧区完全可以重振雄风[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彭志国;;吉林省半农半牧区草地利用现状问题和对策刍议[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高娃;邢旗;黄国安;金花;;内蒙古半农半牧区饲草业现状及发展思路[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玉杰;于海波;;半农半牧区发展草业的思路与对策[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关于支持吉林省西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任君 马厉君;伊旗苏布尔嘎镇:加快半农半牧区集中发展步伐[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2 孙考取 记者 曾庆伟;草原增绿 牧业增效 牧民增收[N];吉林日报;2013年

3 通讯员 鲁富娟;半农半牧区造林应实现“四个转变”[N];西宁晚报;2011年

4 王莉芳;碌曲半农半牧区草场承包全面展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5 田峰;构筑“一带两圈三区”发展体系[N];北大荒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薛业鸣邋徐仲英;要生态牧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亮明;日喀则农牧民钱袋鼓起来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玉荣;科右中旗半农半牧区畜牧业集体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斯琴格日乐;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包咏梅;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农牧民收支问题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宋英英;国家惠农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5 何艳珍;资源与“垃圾”[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包文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禁牧舍饲情况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曙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禁牧舍饲政策及其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5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15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