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8-01-13 21:39

  本文关键词: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草地畜牧业 生态效率 DEA 冻土 气候变化 江河源区


【摘要】:以江河源区为案例地,结合超效率DEA和Malmquist DEA模型考察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效率空间差异明显.2013年玉树、称多和囊谦超效率值较高,达日、玛多和唐古拉山镇超效率值较低,其他各县生态效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生态效率动态变化可以划分3个阶段,1994-2002年为平稳上升阶段,2003-2006年为分化阶段,2007-2013年为急剧上升阶段.生态效率上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提升,资本、降水和劳动力则是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草原水利设施、人工草地和畜棚建设;加强草地生态和冻土保护,并完善畜牧业发展政策.
[Abstract]: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animal husbandry in alpine grassland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super-efficiency DEA and Malmquist DEA model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13, Yushu had a higher value of superefficiency than that of Daji, Maduo and Tanggurashan. In 2013, the superefficiency of Yushu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aji, Maduo and Tanggula Mountain.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other counties is between the tw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from 1994 to 2002, from 1994 to 2002, and from 2003 to 2006, from 2003 to 2006, as differentiation stage. The rise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mainly due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cal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hile capital, precipitation and labor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Mor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eeded.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Strengthening grass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rtificial grassland and animal shed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grassland ecology and frozen soil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policy of animal husbandr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973”项目(2013CBA018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05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1523)
【分类号】:S81;F326.3
【正文快照】: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Schaltegger等[1]于1990年提出生态效率概念,指出生态效率是经济增加价值与其环境影响的比值.一般从环境影响或资源消耗[2-7]视角对生态效率加以阐释.本质上,生态效率反映的是投入产出关系,投入部分为生态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翌;;旅游生态效率评估——基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的比较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年05期

2 孟祥海;程国强;张俊飚;王宇波;周海川;;中国畜牧业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8期

3 辛玉春;;浅议青海天然草地退化[J];青海草业;2014年02期

4 程翠云;任景明;王如松;;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5 尹科;王如松;周传斌;梁菁;;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6 韩一杰;刘秀丽;;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各地区钢铁行业能源效率及节能减排潜力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1年03期

7 ;Changes in stress within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the three counties of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J];Journal of Arid Land;2010年02期

8 李名升;佟连军;;基于能值和物质流的吉林省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9 陈锦;李东庆;孟庆州;雍国武才;;江河源区的湿地退化现状与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10 曾永年;冯兆东;;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爽;钱大琳;李康;;基于DEA的北京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效率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张晓迪;朱丽媛;卢庆萍;孟丽辉;唐湘方;张宏福;;网上平养模式下肉鸡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7年01期

3 朱付彪;方一平;宜树华;虞虎;;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4 鲁莎莎;陈妮;关兴良;陈鹳筱;;基于GIS和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经济格局综合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6年06期

5 郑宇梅;尹少华;;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实证研究——基于15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J];林业经济;2016年11期

6 宋成军;赵学兰;田宜水;齐岳;罗娟;赵立欣;刘天池;;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与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2期

7 李兆亮;罗小锋;张俊飚;丘雯文;;基于能值的中国农业绿色经济增长与空间收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11期

8 徐斌;许光清;王伟;周琴;;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性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9 李华旭;孔凡斌;;长江经济带沿江地区产业生态化效率研究——基于沿江9省(区)27个城市2011-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J];企业经济;2016年10期

10 范秋芳;李苏;崔珊;;基于DEA-Tobit模型的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齐晔;;食物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2 刘月仙;刘娟;吴文良;;北京地区畜禽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7期

3 王效琴;梁东丽;王旭东;彭莎;郑金正;;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奶牛养殖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4 吴小庆;王亚平;何丽梅;陆根法;;基于AHP和DEA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无锡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5 陈遵一;;安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6 尹科;王如松;周传斌;梁菁;;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7 郭敏晓;蔡闻佳;王灿;陈吉宁;;风电场生命周期CO_2排放核算与不确定性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8 刘胜强;毛显强;邢有凯;;中国新能源发电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和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01期

9 李君;庄国泰;;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10 覃春富;张佩华;张继红;张养东;周振峰;;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减排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妍;杨志峰;;城市物质代谢的生态效率——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2 王妍;卢琦;褚建民;;生态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3 王义琛;王远;朱晓东;吴小庆;王珂;任克秀;陆根法;;安徽省铜陵市生态效率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4 尹科;王如松;周传斌;梁菁;;国内外生态效率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述评[J];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5 杨廷锋;赵永旭;徐晓超;;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与全国生态效率的动态比较与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6 程翠云;任景明;王如松;;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7 李名升;佟连军;;基于能值和物质流的吉林省生态效率研究[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8 张娜;刘晶茹;王效华;吕彬;;生态效率应用对比研究[J];农业工程;2012年08期

9 芮俊伟;周贝贝;钱谊;孙靖;;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子龙;鹿晨昱;陈兴鹏;薛冰;;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李名升;佟连军;;吉林省经济系统生态效率动态变化与脱钩现象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谢园园;傅泽强;;基于生态效率视角的循环经济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4 申皓月;蔡小滨;刘欢;吴属连;王彬;;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生态效率理论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毛玉如;沈鹏;孙启宏;李艳萍;王颖茹;;铝工业产业共生和提高生态效率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6 何文佳;王少平;霍莉;;基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产业链改善对策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陈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0-2006年省际数据为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傅和玉;;基于生态效率理论的循环经济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路战远;智颖飙;张荷亮;王再岚;李红丽;;基于生态效率的区域资源环境绩效特征——以广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琼;企业生态效率的改进与实现[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风;标准推动园区生态效率持续改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王红茹;北京退至第四 河北排名最后[N];中国信息报;2014年

4 高杰 田国欣 张文金;常熟产业生态效率持续提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波;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3 牛苗苗;中国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彭毅;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测度方法与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琳琳;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何晶晶;我国13个省市高耗能产业生态效率评估及趋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4 胡嵩;基于MinDS模型的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孔佳南;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雪婷;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国林业生态效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宋建坤;京津冀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曾翩;对外贸易、环境规制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D];暨南大学;2016年

9 李棕杰;中国工业生态效率的统计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刘霞辉;基于模糊DANP方法的再制造生态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2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