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评价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调整完善 对比 评价 编制建议
【摘要】:浙江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新的发展形势,调整完善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文以浙江省内三个典型县级市(临安市、桐乡市、奉化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评估原规划实施情况并分析其主要问题。其次结合原规划的问题和新的时代背景,提出规划调整完善应树立的新的编制理念与目标。为进一步评价其是否切实体现了编制理念的转变,从三个维度对规划调整完善前后方案进行比较,总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提出的创新性编制方法,从而得到对此次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综合评价,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途径和编制建议,为新一轮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和参考。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原规划实施评估结果显示其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编制理念重建设轻保护、用地规模不合理、空间布局有待优化、节约集约实施效力不高四个方面。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规划调整完善应当树立新的编制理念的目标,即从保障型规划向保护型规划转变,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从指标规划向空间规划转变。(2)为进一步评价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是否切实体现规划理念的转变,基于原规划存在的问题,选择从三个维度(用地结构和规模、空间布局和管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与原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规划调整完善方案针对原规划存在的问题有所改进,其规划成效主要体现在:编制理念更新,规划依据充分;指标切合实际,结构调整合理可行;规划重点突出,用地布局因地制宜;空间管制强化,规划刚性得以保障;多管齐下发力,节约集约效能体现。有效落实了新的规划理念。(3)尝试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建议及研究展望:提高公众参与度,保障公共利益最大化;细化国土空间分类分区,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规划动态管理机制,科学评估基础上有序修改。
[Abstract]: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every county (city, district)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also faced severe challeng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it is urgent 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at all levels. This paper takes three typical county-leve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Linan City, Tongxiang City). Fenghua Ci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irst of all,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plan and analyze its main problems.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al planning and the new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further evaluate whether or not it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establishment idea,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pla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lanning adjustment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novative compilation method of the plan adjustment and perfection scheme, and obtain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lanning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result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further optimization ways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show that its implementation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light protection, unreasonable scale of land use, space layout to be optimized, the efficiency of int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y is not high, combined with the new era background. The goal of planning adjustment and perfection should be set up, that is, from the guarantee planning to the protective planning, and from the incremental planning to the stock planning. Change from index planning to spatial planning.) in order to further evaluate whether the plan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plan reflects the change of planning concep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the original planning. Choose from three dimensions (land structure and scale, spatial layout and control). Land saving intensive use) to the planning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program and the original plan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lanning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original plan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have been improved. Its planning effec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updating of the compilation concept and sufficient planning basis; The index is practical and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he key points of the planning are prominent and the layout of the land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Space control is strengthened and planning rigidity is guaranteed; Multi-pronged efforts to save intensive efficiency reflect.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the new planning concept. 3) try to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land use planning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ospects: improve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ensure the maxim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Refine the land and space classification zones and improve the land and space use control system; Improve the planning dyna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scientific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orderly revis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亭;金谷;戴以村;;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的出路:开源·节流·搞活[J];浙江经济;2000年02期
2 ;安徽出台建设用地征管新办法[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3 ;建设用地报批慢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4 刘胜华;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冲突与协调[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5 蓝慰康 ,刘晓桃;广西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有关问题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6 ;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占用农田[J];湖南农业;2005年11期
7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吴旗韬;;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8 阳艳飞;陈松林;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广东土地科学;2008年05期
9 ;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020年前新增585万公顷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21期
10 范德种;;对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思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浅谈建设用地的开发及对策[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素红;;加强建设用地规范化征收的对策与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9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春红;;树立科学发展观 处理好绿化建设用地的三个问题[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曾广鸿 单卫东;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用地再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刘子烨;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仅剩20平方公里?[N];联合时报;2012年
3 记者 方芳;我市全面清理整改建设用地[N];湘潭日报;2012年
4 记者 宋禹飞 通讯员 陈建农;安徽今年将供应55万亩建设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龙晓庆;未来7年深圳建设用地只剩59平方公里[N];民营经济报;2013年
6 记者 宗时风;宁夏首次建立建设用地动态监控机制[N];宁夏日报;2013年
7 李博;建设用地迈向城乡统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记者 邵海鹏 刘展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梁现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开展试点[N];四川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马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友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胡立兵;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管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贝涵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岩枫;政府规制视角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市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太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世聪;建设用地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费燕;云南“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郭黄琛;介休城区及其近郊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宁;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刘燕铟;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林王锋;浙江省建设用地供需平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理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及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李莹;岩溶山区不同尺度的城镇扩张遥感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2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