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7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铃薯 时空布局 空间自相关 演化趋势 机制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21个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区位熵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刻画了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与分异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地理集聚度呈现稳步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产区间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形成机制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有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非农产业水平、政府政策与根植性。
[Abstract]:The relevant data China 21 regions based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industry concentration ratio, location entropy index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dex, from two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 system characteri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1993 - 2015 Chinese potato planting evolution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als its influenc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layout the China potato planting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showed a steady increasing trend; with regional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regions is obviou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non equilibrium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ed obvious effec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diverse space layout of the China potato planting. The main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level of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government policy and embeddedness.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326.11
【正文快照】: 0引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立足中国资源禀赋和粮食供求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马铃薯能否成为主粮,关键因素之一是要看该作物能否在比较大的区域内大规模进行生产,因此,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应着眼于种植区域布局的优化。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经济、文化以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雅玲;李继承;刘明月;;湖南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探析[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邱北玲;毛国伟;;关于加快发展呼伦贝尔马铃薯生产优势的新型模式的探讨[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樊民夫;李久昌;王淑仔;;论山西省马铃薯资源的开发利用[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4 朱锡义;杨文光;;开发21世纪健康食品—马铃薯[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5 张勇飞;王兴原;谢庆华;龙维彪;;制约滇西北马铃薯生产主要因素的调查[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远学;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陈家吉;;恩施州新型通风储藏库储藏的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7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8 刘宏胜;;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增产栽培措施[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9 程群;田恒林;沈艳芬;朱云芬;张远学;高剑华;;不同叶面肥用量对马铃薯影响效果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10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光明;西藏马铃薯前景看好[N];今日信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崇宁;把马铃薯做成一个大产业[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供稿;重新认识马铃薯[N];云南日报;2001年
4 通讯员 谌海军 刘健 记者 郭云飞;冷市镇马铃薯漂洋过海[N];湖南日报;2006年
5 陈颐;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大[N];经济日报;2008年
6 傅云威;马铃薯种植受到全球重视[N];农民日报;2008年
7 石元清;峨边成为我市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县[N];乐山日报;2008年
8 傅世忠邋李若鹏;呼和浩特局为马铃薯运输开辟绿色通道[N];人民铁道;2008年
9 本报记者 石元清;马铃薯鼓了峨边农民“钱袋子”[N];乐山日报;2008年
10 徐波 邹宁;我国马铃薯深加工产业潜力巨大[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明;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成分鉴定及其生物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孙小花;复种与施氮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文婷;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水氮对其的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石建斌;马铃薯赤霉素合成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GA2ox1、GA20ox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青海大学;2016年
5 王春玲;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自强;马铃薯杂交种优质高产抗黑痣病株系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7 聂利珍;应用拟南芥CDPK1基因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星;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马铃薯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技术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9 焦峰;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
10 李勤志;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杏春;豫马铃薯二号选育和推广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海超;马铃薯在摆动分离筛上的动力学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朝友;利川市马铃薯生产的技术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4 葛茜;汉中丘陵山区马铃薯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建国;施肥对旱作马铃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6 刘腾飞;SbSnRK1对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黎学记;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引种试验及病害快速监测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8 牛红霞;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马铃薯和土壤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9 杨庆飞;马铃薯/玉米套作品种配置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赵里红;套作马铃薯密度和施氮量的生理效应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4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