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发布时间:2018-02-04 05:21

  本文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农地经营规模 平衡面板 土地流转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依旧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在土地规模不断集中已成为顶层设计基本共识的前提下,理清农地经营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基于此,论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推断与实证检验,对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不同地貌及三大经济带来看,劳动生产率与农地经营规模之间均存在鲜明的"倒L型"关系,即初始阶段,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后期劳动生产率会稳定在某一状态。当前,农地规模远小于人均农地的最优经营规模,农地规模的集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仍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政府需要做的是,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并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
[Abstract]:Low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still the bottleneck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Under the premise that land scale concentr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c consensus of top-level desig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scal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Using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0 to 2013, the paper uses theoretical inference and empirical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whole country, different landforms and three major economies bring about. There is a distinct "inverted L-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that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expanding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bu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At present,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optimal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per capita,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scal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Wha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do is to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 of land circul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regions a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095,4127111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452700)~~
【分类号】:F321.1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世界128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中,中国的土地生产率(每公顷耕地的谷物产出)为5 520.6 kg,排在第16位,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3 563.54 kg。但是,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者的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君锋;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回顾与启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邵书慧;;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经济学思考——基于荆州市农地经营现状的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褚伟强;;浅析较发达地区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许芳;;农地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决策意愿博弈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3年05期

5 王诚德;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农地经营制度变迁——关于家庭小规模农地经营制度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0年05期

6 于长胜;;工商企业介入农地经营的风险[J];中外企业家;2013年31期

7 许方;;农地经营权集中模式的减贫效应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8 赵冈;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02期

9 朱雪欣,雷国平;黑龙江省农地经营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2期

10 王龙;;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宁夏生态移民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艳华;吴英;;推进我国农地经营集约化[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力;李蕙岚;;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地经营模式创新的关联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3 陈秧分;刘彦随;王介勇;;东部沿海地区农户非农就业的农地经营行为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魏;;浅论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远 蔡颖 周勉 白田田;农地经营权抵押试点进深水区[N];经济参考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果;成都探路农地经营权抵押 风险把控仍待完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3 记者 林远 张莫;宜信拟试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N];经济参考报;2014年

4 记者 王懿;首款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试水[N];上海金融报;2013年

5 陈宇峰;我们要走的改革路,还有多长?[N];财经时报;2007年

6 记者 林远 刘海;四川首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定[N];经济参考报;2014年

7 翁仕友;农地经营权抵押是大方向[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记者 刘莉;温江122.53亩农地经营权获贷62万[N];四川日报;2014年

9 张华;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科学探索[N];宁波日报;2008年

10 湘潭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靖祥;规模化农业应有中国式选择[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向敏;不同资源依赖情境下农民对农地经营制度认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孙全亮;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晋丽;辽宁省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晓梅;灵宝市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租金确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一哲;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江莉;农地经营权流转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廖洋;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刘平;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利益调节机制构建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6年

7 白冰;昌图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调查与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世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的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漫;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农地转出户福利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董晓;“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489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489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