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关键要素分析——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认知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22 08:43

  本文选题: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 + 粮食主产区 ; 参考:《农业经济》2017年11期


【摘要】: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新时期我国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认知视角,结合河南省焦作市459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认知度较高,但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认知程度偏低;对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的愿望较强;其受偿主体为农户,给付主体分别为中央政府、耕地占用者及地方政府;补偿标准为12004.8元/hm2(800.32元/亩);补偿资金应以县为单位,按农户个人账户按年发放;补偿资金的管理主体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监督主体分别为中央、地方政府及村民小组。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Based on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of 459 peasant households in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the key element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farmer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ut lower cognition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trong desire to establish an economic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the main body of compensation is farmers. The main subjects of payment ar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occupier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12004.8 yuan / hm ~ 2 / hm ~ (2) or 800.32 yuan / mu; the compensation fund shall be paid out annually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account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 in the county;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pensation fund shall be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compensation fund shall be administered b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main body of supervision i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rs' group.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XJY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141) 201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4P21)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软科学研究项目(RKX20160515)资助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玲;把握宏观经济全局——从建部以来有关政策的制定看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趋势[J];中国土地;2000年04期

2 张丽凌;耕地保护与明天的生活[J];北京房地产;2000年06期

3 姜延卫;耕地保护对策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成婧;;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9期

5 ;落实共同责任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解读之三[J];青海国土经略;2014年01期

6 张建华;;论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的途径[J];嘉兴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樊凌洁;;对我国耕地保护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14年03期

8 刘民培;朱嘉晔;颜洪平;;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保护研究①——以海南省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9 杨十二;李尚蒲;;我国耕地保护补偿评估与“纵横模式”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10 张裕凤,布仁吉日嘎拉;论杭锦旗黄河沿岸地区耕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宏翔;曹阳;;云南省城镇化进程及耕地保护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2 李宗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姚萍;沈剑荣;;我国现行耕地保护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传明;梅昀;;耕地保护的对策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5 高伟;;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国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研究[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郑敏;;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志刚;黄贤金;卢艳霞;周建春;;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9 国家土地管理局耕地保护调研小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耕地保护治本之策[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毕芳英;王秀兰;;加强耕地保护 确保粮食安全[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昌俊;“荒就荒了”道出耕地保护孱弱[N];粮油市场报;2014年

2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加强耕地保护 促进持续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陈晓军 王锋;国家检查组检查我省耕地保护情况全省九成多基本农田档案资料齐全[N];甘肃日报;2008年

4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韦玲;广西耕地保护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N];广西日报;2009年

5 四川省大竹县政协 张天红;农村耕地保护的症与解[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杨新;西亭细化村级耕保考核办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勇;多措并举保护耕地资源[N];三峡日报;2009年

8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员 郧文聚;挤掉耕保责任“真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胡红玲;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宝鸡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毕小曼 田春华 祝桂峰;保资源也是保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良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薛凤蕊;我国农地确权对耕地保护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婉菲;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程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肖泽干;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罗平;彭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农民主体缺位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周玲;耕地保护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周静;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高超;东莞市南城区居民耕地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庄皓雯;基于粮食安全的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胡娟;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田亮;耕地保护中的农户“门槛收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王歌;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1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21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