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外流背景下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人口迁移 + 人口外流 ; 参考:《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4期
【摘要】: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Abstract]:Urbanization driven by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hollowing in rural areas are two parallel and interrelated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spatial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urbanization and rural population emptiness. Based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of county unit and hollowing of rural population in Hubei Province is calc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examined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of most counties in Hubei province lags behind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due to the large outflow of population, and the slow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county residents and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economic growth,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urban population size, whether or not the county capital is the capital, and changes in statistical caliber. The mountainous terrai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and the backward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can not create sufficient, Sustainabl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county urbanization and rural population hollowing.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5AJY0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编号:2015B1011)
【分类号】:F323.6;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壮雄;张明慧;;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序贯增长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7期
2 范剑勇;莫家伟;张吉鹏;;居住模式与中国城镇化——基于土地供给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3 马孝先;;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2期
4 张丽凤;占鹏飞;吕赞;;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5 刘远风;;土地权利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4年05期
6 郭志刚;;我国人口城镇化现状的剖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J];社会学研究;2014年01期
7 潘竟虎;李瑶;;甘肃省县域单元农村空心化差异的PCA-ESDA测度[J];人口与发展;2013年06期
8 于水;姜凯帆;孙永福;;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介勇;刘彦随;陈秧分;;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敦俊;;农村空心化及其次生问题的治理路径——以商洛市为例[J];吉林农业;2017年11期
2 谢冬水;;土地市场扭曲与中国居民消费不足[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3 张毅;袁雷;孟辉;;我国滑雪产业集聚与地域城镇化进程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朱凤凯;柯新利;张凤荣;;转型期农村宅基地边际化的内涵、特征与诊断指标[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5期
5 邰红红;沈玉叶;;基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宿迁市城镇化发展状况分析[J];价值工程;2017年12期
6 刘斌;孙九伦;姚瑶;;推进城镇化、降低房价与房地产去库存——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分析[J];西部论坛;2017年03期
7 陈涛;陈池波;;人口外流背景下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04期
8 谭雪兰;于思远;欧阳巧玲;毛克彪;贺艳华;周国华;;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年04期
9 魏洪斌;罗明;鞠正山;王军;吴克宁;;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10 文乐;彭代彦;覃一冬;;土地供给、房价与中国人口半城镇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壮雄;李莹莹;;资源配置的“跷跷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1期
2 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3期
3 贺雪峰;;对“农村空心化”的另一种思考[J];国土资源导刊;2014年02期
4 戴桂斌;;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协同: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重建[J];求实;2014年02期
5 谭宏;;从“二元”到“一元”——发展人类学视野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年02期
6 杨平;;大都市“城中村”现象简析——兼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J];特区经济;2014年01期
7 张劲松;赵晶晶;;社会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与农村空心化治理[J];新视野;2014年01期
8 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9 饶静;;我国农村空心化的成因及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12期
10 张丽凤;占鹏飞;;基于农村“空心化”的社区建设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现锐;马智利;;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人口的综合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6年05期
2 ;中国每年约有一千余万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J];农家之友;2006年12期
3 李翠霞;;评《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4 ;让智慧的城市成为理想家园[J];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05期
5 ;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J];劳动;1958年01期
6 谢良兵;;400万农村人口移民重庆[J];共产党员;2007年24期
7 ;上海首次将农村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J];共产党员;2010年21期
8 邢世伟;;中国农村人口30年后将减至4亿[J];党政干部参考;2010年04期
9 ;山西省小城镇建设目标确定[J];山西农业;2001年03期
10 ;转移农村人口 提高城镇化水平[J];新农村;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全;;日本农村人口过疏化地域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明;孟庆翠;徐学东;;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洞化”问题的对策初探[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3 郑国全;;浙江省农村人口过疏化问题的地域特征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许能锐;傅国华;;海南农村人口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实证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东;董庭友;;关于绥滨农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刀国栋;;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许琳;;当前农民增收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9 郑国全;;浙江省农村人口过疏化地区的旅游振兴策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东升;丁爱芳;朱e,
本文编号:1940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4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