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8-06-08 17:57

  本文选题:土地管理 + 矿产资源开发 ; 参考:《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5期


【摘要】:[目的]定量测算煤炭资源开采对农用地生态环境影响,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新机制。[方法]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鸡西市东山煤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排污费及机会成本法。[结果](1)煤炭资源开发直接影响农用地完整性及粮食生产,间接影响生态环境及矿区居民健康。(2)资源开发企业造成生态损失由破坏及受益企业承担补偿,不明确破坏主体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由政府作为生态补偿主体;矿产资源开发对现代农业产区水土资源造成长期及不可逆转性的生态环境损害,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主产区重要补偿客体,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也是补偿客体。(3)鸡西市东山煤矿开采与农用地生态补偿为947.20万元/a,补偿标准为煤炭产值的2.92%。(4)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作为生态补偿方式,矿产开发企业以资源开采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形成保证金制度,保证履行生态治理义务。[结论]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应构建以受益企业及政府为补偿主体、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为补偿客体,测算煤炭开发对农用地的直接及间接影响作为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measure quantitatively the influence of co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to construct a new mechanism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agricultural land. [methods] taking Dongshan Coal Mine, Jix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market value method, sewage discharge fee and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were adopted. [results] 1) the exploitation of coal resources directly affected the integr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grain production, and indirectly affec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mining area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ause long-term and irreversi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to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areas.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cla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are the important compensation objects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mining and agricultural land in Dongshan Coal Mine of Jixi City is 9.472 million yuan / a, and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2.922.2% of the coal output value.) the government takes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a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thod. Mineral exploitation enterprises form a margin system based on the standards of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ecological control obligations. [conclusion] the mechanism of co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sh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should take the beneficial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compensation bodies, and the project areas for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clamation and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the compensation object,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f coal development on agricultural land was calculated as compensation standard, and a diversified compens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农田基础设施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200903009-2)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科研项目“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研究”(201411);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潜力评价与后备资源调查”(201414)
【分类号】:F426.21;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组合式简易农用地下输水管[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3期

2 赵淑琴,于云成;当前我国农用地估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年03期

3 尚勇,梁成华,安其国;农用地价格到底是什么——与傅青山、孔维东先生商榷[J];中国土地;2005年10期

4 左义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用地保护研究[J];山西农经;2005年03期

5 惠静夷;王秋兵;;区域间农用地价格的协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6 王千;;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人均收入相关性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王国强;张蕾娜;宋艳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8 李强;赵烨;严金明;;城市化驱动机制下的农用地健康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9 史先达;余艳;杜强;;贵州省丹寨县农用地流转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朱道林;瞿理铜;郧宛琪;;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农用地保护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起;;农用地利用评价与提升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燕群;徐建华;;基于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燕群;徐建华;蒙吉军;;基于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星怡;杨子生;;我国农用地若干节地模式的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李蔓;;福建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韩素卿;;河北省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邱龙霞;;国内外农用地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星怡;杨子生;;我国农用地若干节地模式的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崔宇;雷海平;吴跃民;;湖南省农用地等别平衡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魏如松;童石军委员建议: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国农用地普查[N];海南日报;2011年

2 浙江省兴化市昌荣国土资源所 周春山;加强设施农用地批后监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王江 向琰;我市过半农用地处于清洁状态[N];宁波日报;2013年

4 记者 周楚军;我国建立农用地等级估价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5 王海坤;中国农用地等级估价体系建立[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我市初步构建农用地等别体系[N];重庆日报;2007年

7 河南省西峡县天平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王强;国有农用地取得方式影响评估价格[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吕辉;53县市区农用地开始定级估价[N];云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高文;我国建立农用地等级估价体系[N];农民日报;2005年

10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十年砺剑结硕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穆向丽;农用地使用权征用的补偿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蒋贵国;四川省农用地类型区划分及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于斌;农用地健康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聂艳;耕地质量评价的模型方法与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夫平;规划前期县域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慧敏;农用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孙景璐;河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刘明香;农用地流转价格理论与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李颖;山地土地资源评估及土地利用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津;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的农用地流转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龙凤;基于安全利用评价的镉超标农用地地类转换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白乔丽;基于GIS和DEA方法的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李亚楠;我国农用地用途管制失灵原因解析[D];郑州大学;2015年

10 燕雪艳;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农用地利用效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6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96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