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长的政府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9 14:17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现代化建设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构中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成长也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治理。自2007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的快速的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合作社规模已达到128.9万家。这些合作社承载着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重大使命,成为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实现碎片化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必然的组织形式。但是,我国现代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健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数量和质量上。首先,发展数量上主要表现为数量小、规模小,影响力有限,辐射面积大多限于县域范围,发展单打独斗,未能形成联合等等;其次,发展质量上,农户合作意识不强;经营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苑鹏(2013)认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发生了变异,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或者大农吃小农的问题,何雪峰(2003)、张晓山(2014)等学者认为存在“精英俘获”问题,即少数精英对合作社发展资源,包括资金信息、资金、权力控制有较强的可接近性、可获得性。这些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缺乏真正的合作与联合。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联合,有效的合作与联合意味着多元的合作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企业、民间组织、政府等形成相互交织的合作机制和合作关系网络,形成主体之间利益联接,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和共享。现阶段,我国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农民有再合作、再组织的意愿,也具备合作的环境,但是缺乏有效合作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政府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缺乏有效的治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存在治理缺位和错位,治理主体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工具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不能规范和引导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内生性诱致性制度变迁,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以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联合。可以说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治理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政府的有效治理以促进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成长构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深入分析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治理的有效经验,主要是借鉴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合作社理论、政府治理理论、西方产权理论、公共物品供给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建构政府治理的理论框架,在政府与治理这两大要素基础上构建中央政府治理主体、中央政府治理工具、地方政府治理主体、地方政府治理工具四个向度的分析架构,形成政府治理从中央到地方、主体到工具的有机统一,联合成长路径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有机结合。实现这样的政府治理目标:以农民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参与,最大限度的聚集县域内外人力、财力、物力等治理资源,整合资源,分配资源,搭建多元主体的合作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互动合作中促进县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成长。以上主要内容构成本文的写作逻辑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42;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元宗;制定《供销合作社法》势在必行[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5期

2 本刊编辑部;解读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46期

3 翟俊武;;泰国合作社法的主要借鉴[J];世界农业;2006年03期

4 丘国中;;合作社立法的若干建议[J];内江科技;2006年09期

5 郑曙光;;合作社立法:合作原则的价值信守与制度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陈荣文;;我国合作社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7 豆景俊;;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J];中国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8 席晓娟;;合作社制度的和谐理念探析[J];中国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9 石旭雯;;合作社的法律特征探析[J];中国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10 汤正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权利[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豆景俊;;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2 席晓娟;;合作社制度的和谐理念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3 李桂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问题[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4 石旭雯;;合作社的法律特征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5 冯兴俊;;合作社基础法律问题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6 朱晓娟;;合作社的法律概念——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草案)》[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7 郑曙光;;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社团组织法律制度之异质性考察[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8 马跃进;;借鉴台湾地区“合作社法”,推进大陆合作社立法[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9 陈荣文;;我国合作社立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10 郭丹;;各国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立法的借鉴[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召开[N];东方城乡报;2007年

2 记者 刘邦德;奉贤农联会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娘家[N];东方城乡报;2007年

3 杨莉 吴春琪 记者 周萱;我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凉水[N];广元日报;2007年

4 郭晓茹;泰国合作社考察散记[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5 记者 孟宝林;三大举措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N];牡丹江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林学富;社员——是合作社真正的“主人”[N];台州日报;2007年

7 市农机局局长 马晓光;合作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N];驻马店日报;2007年

8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哪些情况下解散?[N];东方城乡报;2007年

9 徐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让农民得利![N];南京日报;2007年

10 ;万年创办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N];上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仵希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婉玲;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与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红卫;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国巍;中国乳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因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7 吕晨钟;核心社员社会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8 孙永珍;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伊全胜;发展完善我国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军涛;贫困治理中的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杨;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赵宇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运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元军;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刘文生;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岳茂锐;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陈胄;合作社立法源流考察[D];华侨大学;2008年

7 苏向妮;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8 林迪;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季湘铭;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宋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