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5:44
【摘要】:2015年6月,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我国政府结合国家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16年12月,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的通知中,指出将碳减排作为评价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2017年12月19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意义重大。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农业既是碳源也是碳汇。由于碳排放权是一种商品,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汇量既能实现生态效益,同时也能实现经济效益。农业碳价值以货币的形式恰好可以客观的反映农业碳效益的大小。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素称“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总量大,研究湖北省农业碳价值问题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鉴于此,本文以湖北省农业碳价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显性农业碳价值、隐性农业碳价值和农业碳价值概念,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强调减少碳排放同样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给定农业碳价值的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分析湖北省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与其他碳市场相比,其一直处于低水平,且差距较大。为了更加保守更加合理的估算农业碳价值的大小,需要选择一个能以长远视角合理估算农业碳价值的碳价格。于是利用Alasso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碳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粗略确定碳价为47.92元。然后估算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并分析其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时序特征:湖北省农业碳价值总体来看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具体可以分为碳价值和比值急剧减少——碳价值量快速上升,比值摇摆不定——碳价值和比值稳步上升三个阶段。空间特征:通过显性碳价值与隐性碳价值的比值和碳价值两个指标利用SPSS对各地市州做聚类分析,襄阳市属于“高-高”型,宜昌市和恩施自治州属于“高-低”型,荆州市和黄冈市属于“低-高”型,武汉市、黄石市、孝感市等七个地市州属于“低-低”型。分布演进特征:与2008年比较,2011年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小,但是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与2011年比较,2014年地区碳价值的动态趋势基本不变,但是地区差距有扩大的倾向。最后提出湖北省农业碳价值的实现路径。
【图文】:

总额,占比,天津,深圳


量碳排放交易所的每日成交价(HBEA的是湖北省农业碳价值外,还有以下权交易市场作为全国 7 个碳排放权交额、流动性等指标在全国领先。场成交总额、成交总量在全国碳交示,其中,湖北碳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和 36%,成交总额和成交总量占比第,占比分别为 25%和 24%。成交总,成交总量占比最低的是福建和天津北京13%重庆1%福建2%

市场,湖北,深圳,占比


图 4 7 个试点碳市场成交总 2015、2016 和 2017 年 7 个碳市场看出,,湖北碳交易市场不管是在成碳市场。另外,《湖北“十三五”规易和碳金融两个中心的战略目标。2%18%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7;X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收集、披露、共享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朱苑维;;关于电力行业碳排放成本的核算研究[J];科技风;2018年36期

3 陈炜;殷田园;李红兵;;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02期

4 高如梦;李晓涛;杜江;;湖北省农业碳排放估计及现状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07期

5 吴国骏;吴银光;;浅谈建筑碳排放的计算方法[J];武汉勘察设计;2018年06期

6 ;航运业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靠谱吗?[J];珠江水运;2019年01期

7 赵世鸿;;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思考[J];财会通讯;2019年01期

8 柴麒敏;傅莎;郑晓奇;赵旭晨;徐华清;;中国重点部门和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2期

9 辛玲;付志刚;刘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基于空间统计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9期

10 余晓泓;詹夏颜;;基于收益原则的碳排放转移及中国碳排放责任研究[J];资源科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林;李金雷;;基于个体为本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A];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3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泓波;李家启;谢宏佐;;试论应对气候壁垒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652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52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