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3:16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26位农民工代表以群体的形式参加了中共十八大,体现了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该群体规模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实现了代际更替,即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和老一代农民工的逐渐退出。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兴起,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和利益诉求正在悄悄的发生转变,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该群体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简单延续。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应有之义。因此当前我们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时应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针对性地探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路径。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农民工就业理论和就业稳定性成果的基础上,界定新生代农民工和就业稳定性等相关内涵,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必要性,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分析妨碍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性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务工单位的创新发展、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改革与就业相关的土地、户籍、就业、社保等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企业要改善就业环境、强化农民工的教育和就业培训、建立工会组织、营造企业文化,让新生代农民工身心愉悦,没有后顾之忧。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要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做好良好的职业规划、提高就业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 就业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41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10-12
  • 1.1.1 选题目的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2-13
  • 1.2.1 研究思路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2.3 创新点12-13
  • 1.3 重要概念界定13-16
  • 1.3.1 农民工13
  • 1.3.2 新生代农民工13-14
  • 1.3.3 就业稳定性14
  • 1.3.4 就业质量14-16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6-23
  • 2.1 国外关于农民工就业的理论研究16-19
  • 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16
  • 2.1.2 二元结构理论16-17
  • 2.1.3 人力资本理论17-18
  • 2.1.4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18-19
  • 2.2 国内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现状19-22
  • 2.2.1 就业稳定性概念和测量指标的研究19
  • 2.2.2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研究19-20
  • 2.2.3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研究20
  • 2.2.4 应对措施研究20-22
  • 2.3 述评22-23
  • 3 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必要性分析23-31
  • 3.1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23-28
  • 3.1.1 就业规模23
  • 3.1.2 区域分布23-24
  • 3.1.3 行业分布24-25
  • 3.1.4 就业途径25-26
  • 3.1.5 工作强度26
  • 3.1.6 同一份工作持续时间26-27
  • 3.1.7 更换工作的频率27
  • 3.1.8 劳动合同签约率27
  • 3.1.9 组织化程度27-28
  • 3.2 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必要性28-31
  • 3.2.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28
  • 3.2.2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8-29
  • 3.2.3 经济社会转型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9
  • 3.2.4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29
  • 3.2.5 城市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29-30
  • 3.2.6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发展的要求30-31
  • 4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31-37
  • 4.1 户籍制度31
  • 4.2 就业制度31
  • 4.3 社会保障制度31-32
  • 4.4 教育培训制度32-33
  • 4.5 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变化33
  • 4.6 人力资本33-34
  • 4.7 社会资本34-35
  • 4.8 收入水平35
  • 4.9 工作环境35-37
  • 5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途径37-45
  • 5.1 政府方面37-41
  • 5.1.1 调整产业结构37
  • 5.1.2 改革制度37-40
  • 5.1.3 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40-41
  • 5.2 企业方面41-42
  • 5.2.1 改善就业环境41
  • 5.2.2 按需进行培训41
  • 5.2.3 建立工会41-42
  • 5.2.4 创建企业文化42
  • 5.3 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方面42-45
  • 5.3.1 培养养良好的职业规划习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42-43
  • 5.3.2 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就业能力43
  • 5.3.3 拓宽社会交往渠道,,增加社会资本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与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琴琴,黄任民,高爱娣,王yN;进城务工人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与工会的维权思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晓霞;;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评析与选择[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郑鑫;蔡秀玲;;福建省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韦芳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姬厚山;;人力资本理论发展动力研究[J];市场论坛;2009年08期

6 钱雪飞;;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J];江海纵横;2010年05期

7 陈昭玖;艾勇波;邓莹;朱红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丹;王娟;;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的宏观因素及政策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9 陈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J];中国劳动;2010年08期

10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侯晋封;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王千六;基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5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