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0:09
【摘要】:一直以来,海水养殖持续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水养殖产品的数量和品质有了更高要求。特别在当今“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的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也对海水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海水池塘、滩涂、围堰等粗放养殖模式,由于不合理的规划和盲目追求产量,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和实现渔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始,经过几代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工业化养殖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生产运营模式,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际运行经验的积累,目前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海水工业化养殖已确立了海基和陆基两大方向,通过现代装备、生产管理技术的投入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刚性需求,并在满足生产要素的前提下对工业化养殖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生产方案。本文通过对海水工业化养殖主要地区(山东、辽宁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咨询业内专家与资深从业者,收集相关统计资料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试图厘清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发展脉络与产业发展类型,系统比较了工业化养殖产业与传统养殖产业的优劣势,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威胁,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通过研究、比较和分析,建议国内的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划分可分为资源限制集中型、海洋经济强省覆盖型、传统养殖地区转型区、海水养殖新热点地区型、沿海经济补充型等五种发展型式;海水工业化养殖相较传统的池塘、近海网箱养殖,具有养殖环境可控性高、养殖生产不受地域限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对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但存在技术熟化度不够、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融资困难、用工成本日益增高等发展劣势;发展机遇方面主要有优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增加、环境政策引导、高效生产技术日益受到海水养殖从业者青睐;但仍然因其运行成本较高而其产品容易受到汇率与外贸政策、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专门性渔业政策、市场法律监管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合理规划、统筹管理。针对中国海水工业化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议有:(1)政府层面:制定专门性渔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生产端的技术优化、重视市场监管,建立海珍品溯源机制、针对产业区划,实行针对性的品牌、品种开发;(2)企业层面:立足国内市场,深化品牌建设、加强产业延伸,加强繁育、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逐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公司管理、积极构建、组织产业联盟,加强相关品牌的集中建设、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适应产业发展的养殖品种;(3)科研机构层面:培养海水工业化养殖的相关人才、集中攻克相关行业难题,满足产业需要,加强相关研究的创新性、注重产学研结合,发挥科研单位的基础性作用,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图文】:

水产,历程


制定相应的海水工业化养殖产业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与经产业大环境影响下的宏观和微观的对策等[25]。SWOT 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找出分析主体在内外部环境中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及其拥有的优势和劣势。虽然 SWOT 分析广泛应用于战略分析,但是其由于其缺乏量化分析,很的主观性[26]。本文所采取该分析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加清晰明了的对产业现势、机会、挑战进行全面认识,对产业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为企业提出发业化养殖理论体系养殖的发展变革为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水产养殖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将下(图 2-1)。

策略研究,大西洋鲑,资料来源,工艺流程图


以现代生物工程与养殖等技术手段,使养殖生物始终处于健康、安高强度的生产状态下,具有生产效率高、占地面积少的特点[30]。业化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以生物学、环境科学、机电工程、信息科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31]。进一步对以工厂化海水养殖为集中体现的工与发展。与传统的池塘和流水养殖方式相比,循环水养殖消耗的水体土地仅为 1%[32]。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节水、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33]。系统中的水处理障养殖水体能够满足养殖品种的生长、繁育的前提下对养殖水体进行控体系统中的水交换量[34]。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系统的构成以物理、生处理手段最终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水与调控,最终能够使得养殖水体水质的全程可追溯,该系统至今已经形较好地实现水体稳定的处理与运行、在生产和使用中操作便捷、维护简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见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蕾;耿瑞;欧阳海鹰;;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形势及展望[J];世界农业;2015年05期

2 张海清;王子军;;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12期

3 马悦;张元兴;雷霁霖;;疫苗: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向工业化转型的重要支撑[J];中国工程科学;2014年09期

4 陈京婷;杨宁生;;山东省海水养殖产业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5 崔保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04期

6 陈雨生;房瑞景;乔娟;;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06期

7 雷霁霖;;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与工业化养殖业的发展[J];南方水产科学;2012年03期

8 刘鹰;;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5期

9 徐皓;张建华;丁建乐;陈军;刘鹰;;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续)[J];渔业现代化;2010年03期

10 雷霁霖;;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J];中国水产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国祥;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投喂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2 李大海;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祝楠;刺参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梁玉萍;广东海水养殖产业化经营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3 韩晓飞;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0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00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