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标准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9:39
   补充耕地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合理征收耕地开垦费是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消耗,补充耕地在自然投入和经济投入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部分省份开垦费征收却依然延用占补平衡政策初期所设立的标准。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依据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平均成本和占用耕地质量状况等,制定差别化的耕地开垦费标准”,对开垦费标准研究提出要求。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其耕地的补充对国家粮食与耕地的安全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不断消耗,补充耕地在规模、来源结构和成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延用的2002年出台的《耕地开垦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开垦费不足以完成耕地补充任务。所以通过分析补充耕地特征,深刻了解近年来黑龙江省补充耕地发生的变化,制定符合当前补充耕地实际的开垦费征收标准成为黑龙江省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调研和访谈,收集到2001-2015年来黑龙江省补充耕地项目基本情况和典型案例,作为研究的数据支撑。通过政策和文献的整理,综合参考经济学、统计学中价格和标准制定的相关理论,建立耕地开垦费标准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变异系数、区位基尼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及一次、二次指数平滑预测等预测方法,对黑龙江省补充耕地的规模、来源结构及项目成本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标准基数进行了初步测算,为各地在此基础上制定地方性的耕地开垦费标准提供了影响因素指标及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补充耕地规模特征。2001-2015年,黑龙江省共补充耕地29.28万hm~2,“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时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方式,分别补充耕地14.47、14.10万hm~2。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是补充耕地的主要项目来源,共补充耕地17.52万hm~2。各地补充耕地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平原地区高于山地丘陵区的特征。三个时期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规模变异系数和区位基尼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和空间聚集程度提升,耕地后备资源不均衡性进一步显现。(2)补充耕地来源结构特征。补充耕地主要方式由土地开发转变为土地整理,三个时期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规模占比从68.74%下降至1.08%,土地整理从30.89%升至88.55%。补充耕地主要项目来源由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转变为土地整治项目,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补充耕地规模占比从71.83%下降为42.12%,土地整治项目从28.17%上升至57.88%。各研究单元补充耕地来源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北部地区土地整理及土地整治项目来源率高,西南部土地开发及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来源率高。此外各研究单元补充耕地来源趋于多元化。(3)补充耕地项目成本特征。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单位面积成本呈现上升趋势,且在“十二五”时期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各地区补充耕地单位面积成本大于4元/m~2的项目占比呈现增长趋势,且在“十二五”时期增长最为明显。土地整治项目规模虽逐年增加,但由于新增耕地率的下降,单位面积新增耕地成本增幅较大,以单位面积新增耕地成本作为其补充耕地单位面积成本不能科学展示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的实际成本。(4)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测算。通过一次指数平滑和二次指数平滑预测,参考黑龙江省相关规划,“十三五”时期,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预计补充耕地1.84万hm~2,单位面积补充耕地成本5.30元/m~2,土地整治项目预计补充耕地4.02万hm~2,单位面积补充耕地成本22.41元/m~2。通过对预测数据综合测算,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基数为17.04元/m~2。各市(县)可在此基数的基础上,参考开垦费标准差异化因素对本地区开垦费标准进行调节,并按照地区管理实际加入土地管理费用,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开垦成本的开垦费标准。此外耕地开垦费的征收应该按照占用耕地类型或质量等级差异制定等别标准、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建设主体节地意识和建立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3.21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征收标准,测算模型,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作为规范性文件,应该全面的说明开垦费具体准,达到切实可行的效果。因此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不仅需要说明占用一般耕地的开收费用标准,还应该对开垦费征收中的特殊情况进行必要说明,包括特殊农田的开垦费用说明和其他征收说明。占用一般耕地开垦费征收费用,根据统一化理论及成本估能够等效于政府补充耕地成本费用,即补充耕地项目费用及管理费用。根据区位理论,各地由于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不同,补充耕地成本有所差异。为得各地情况的补充耕地成本,以黑龙江省补充耕地平均成本作为全省开垦费征收标准的基过对导致补充耕地成本差异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各地补充耕地成本加以区分。此外充耕地所需费用在补充耕地项目投入的基础上还应包括政府管理费用,即包括组织易耕地的支出;组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计划的编制支出;开展土地开发复垦目的勘测、论证和规划设计,以及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验收、确认支出;组织开开发、复垦、整理的科学研究及新技术推广工作支出;建立和维护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目库、新增耕地储备库支出;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管理性支出。基于此,对开垦费测算需要对项目成本及政府管理费用分别探讨。研究中对黑龙江省开垦费标准的测算包括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基数的测算补充耕地成本差异化因素分析及开垦费征收政策建议(包括特殊农田征收建议及其他议)。在补充耕地管理成本上,由于各地管理机制与政策不同,难以得到全省统一的标由各地在具体地方开垦费标准制定过程中自行考虑。

空间格局,变异系数,来源


23图 4-1 补充耕地规模空间格局图Fig.4-1 Spatial pattern map of supplementary cultivated land scale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是表征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离散性程度的指数[61]。系数越大,数据的离散性越大;反之,则越小。研究利用变异系数反映出某一时期,某源补充耕地规模的区域差异,指标值越大表示区域间相对差距越大[62](见公式 4-1)。 100%1121 nXXXCnii(4式中:C 为变异系数; X 为各研究单元某一时期某种来源补充耕地规模均值;Xi为第研究单元某一时期此种来源补充耕地规模;n 为研究单元数量,n=76。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如表 4-2 所示,2001-2015 年,除土地复垦补充耕地规模,其他补充来源变异系数均在 1 左右,说明 15a 中,除土地复垦外,各种来源补充耕地规模存在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张志勇;;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嘉祥县为例[J];科技风;2019年25期

2 田润青;;简析延安治沟造地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16期

3 ;广西实施土地整治 查明铝土矿富集区[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3期

4 刘新峰;;我国土地整治制度建设与立法思考[J];行政科学论坛;2018年11期

5 邓华;信桂新;杨朝现;;土地整治的差别化探索——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6 陈慧云;高大鹏;刘灿;麦启帆;;广西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方向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8年12期

7 刘剑;;土地整治工程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工程技术研究;2018年15期

8 黄仕建;;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居业;2018年12期

9 张超;吕雅慧;郧文聚;高璐璐;朱德海;杨建宇;;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年01期

10 彭枫;杨坤;;土地整治遥感监测浅议[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卓然;;论以土地整治促进内蒙古精准脱贫——基于江西省土地整治政策的启示[A];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陈全旺;;明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的现状与对策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土地分会场论文集[C];2015年

3 叶东f;;农村土地整治在永春的实践与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土地分会场论文集[C];2015年

4 赵平;;土地整治项目服务精准脱贫——关于务川自治县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A];2016年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6年

5 马雯秋;姜广辉;;市场转型背景下土地整治实施机构的组织重构[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6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曲士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加强土地整治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金满;;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质量的全程控制体系探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彦随;;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10 陈文华;;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旧村复垦的几点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梦茹;完善目标责任制 保护有限耕地[N];博尔塔拉报(汉);2016年

2 阿于曲真;越西县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全面启动[N];凉山日报(汉);2019年

3 实习记者 王娟 通讯员 周媛媛 朱晓丹;生态型土地整治催生都市农业新业态[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4 记者 杨峰雷;贺天才在我市调研土地整治和造林绿化工作[N];忻州日报;2018年

5 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6 特约记者 李欣松;广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7 王华洪;牟定县土地整治增强发展后劲[N];楚雄日报(汉);2018年

8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李欣松;广西规范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N];广西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廖思宇;土地整治确保“占补平衡”[N];北海日报;2019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杜晋芳;土地整治助力脱贫攻坚 强本固基服务乡村振兴[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飞;珠江三角洲土地整治效益综合评价[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健;城乡统筹下的区域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伟;基于区域特色模式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5 许晓婷;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孟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高星;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黑龙江省耕地开垦费标准测算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余漫;土地整治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刘建国;土地整治项目中生物应急通道网络系统工程布设的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4 焦旭辉;浏阳市”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段琳琼;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原地区村庄土地整治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6 江姗姗;D市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鲁陶;“三线”管控下的土地整治潜力测算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8 赵梦洁;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9 姜乙;基于功能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0 李玉琢;桦南县土地整治项目监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11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1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