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1:06
独龙族世居中缅边境,分布于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人口约7000人,与缅甸北部毗邻,少数散杂居于维西、西藏察隅县等地,独龙江乡是其唯一聚居区。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和其它少数民族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扶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也较大。作为“直过”、跨境和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贫困状况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落实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帮扶政策的前沿阵地和云南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尤其“十二五”期间的“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和当前的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被媒体誉为“独龙江模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以后,独龙江乡修公路、建新居、通4G,迅速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巨大跨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高,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的边境封闭山区,快速进入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对于封闭的小型社会而言,历史变迁的动力不仅在于生活方式,其更广泛的意义在于文化与观念。在精准扶贫和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碰撞之中,独龙族的知识构成和价值观念已然发生了变化。新旧交替中,这里的人们正在经历一个现代适应的过程,适应不良的情况通过具体社会问题和两极走向的社会分层表现了出来,这是民族贫困地区迅速推进现代化的必然。物质变迁影响认知体系,认知改变又作用于经济结果。社会与观念变迁的特殊性给独龙江乡产业发展打上了极浓厚的乡土烙印,小农式生产在当地有着特殊的生命力。产业扶贫中,村民们在基层政府的带领下,探索了一条具本土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新小农”模式。伴随观念变迁,村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草果种植,赋予本土元素以现代价值。基层政府以现代技术指导生产和管理,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虽然源于传统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新小农”模式在运作中还存在不足,但仍是适宜本土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经过“直接过渡”后六十余年的帮扶,独龙江乡的“物质贫困”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观念的发展并未完全跟上物质跨越的步伐,突出表现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不适应,文化、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亦较薄弱,“精神贫困”还未能完全得到解决。所以,未来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除继续完善“新小农”模式,创新旅游扶贫思路,建立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还应引导独龙族群众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再生产;深化教育改革,继续加大基础和职业教育事业投入;落实素质教育与观念扶贫,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协调、发挥各帮扶政策的效能最大化。基于独龙族人口较少、聚居的特点,在国家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下,独龙江乡扶贫政策的构建和落实具有很大的可控性和典型性。伴随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扶农业、扶旅游、扶文化、扶智力、扶志向,定能将独龙江乡由过去的原始“秘境”,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美丽乡村,成就扶贫的“中国经验”。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8;D633
【部分图文】:
39图 1-1 独龙族纹面女(2016.8.23)出版社,2000:732.公司,1974:182.: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9:6.类型,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简单的财货,生产技术层次
根据调查统计,独龙江流域有维管束植物 199 科、2278 种,其中种子植物158 科、2003 种,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植物区系。其植物区系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常绿成分为主,作为云南省怒江自然保护区的北片区,是我国目前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森林类型组合最丰富、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区域之一。其次,因高山峡谷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使该区植物的特有种类占比例较大,且保留较多的古、珍、奇种类。已记载的有 169 个地方特有种和 71 个高黎贡山特有种,占地方土著植物 1920 种的 8.8%和 3.7%。独龙江流域同时还是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的自然通道,动物资源异常丰富。根据中科院动物所在独龙江考察发现,独龙江流域迄今发现兽类 104 种,包括资源兽类 59 种、珍稀濒危保护兽类29 种,有鸟类 171 种,大约 85%属于资源鸟类或珍稀物种,有鱼类 7 种,均属土著鱼。19至 2015 年,独龙江乡共实施完成退耕地还林 7000 亩,封山育林 3 万亩、建设薪炭林 11000 亩,全乡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 11 万亩。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93%,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
(二)区位沿革1.区位与人口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北贡山县边境乡镇,距县城 59 公里。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在东经 98°8°37′17″,北纬 27°30′39″~28°24′22″之间。西、南倚担当力卡山,与缅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东邻贡山县丙中洛和茨开镇,东西横,南北纵距 91.7 公里,国境线长 97.3 公里,境内有 37 号至 43 号 7龙江区域历史上属滇、藏、缅、印边民交往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极869 至 1926 年,美、英、法等国先后派 50 多人次到该地区查勘、测量和图弄清这里的宝贵资源,建立从此进入我国腹地的通道。
本文编号:2816590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8;D633
【部分图文】:
39图 1-1 独龙族纹面女(2016.8.23)出版社,2000:732.公司,1974:182.: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9:6.类型,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简单的财货,生产技术层次
根据调查统计,独龙江流域有维管束植物 199 科、2278 种,其中种子植物158 科、2003 种,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植物区系。其植物区系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常绿成分为主,作为云南省怒江自然保护区的北片区,是我国目前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整、森林类型组合最丰富、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的区域之一。其次,因高山峡谷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使该区植物的特有种类占比例较大,且保留较多的古、珍、奇种类。已记载的有 169 个地方特有种和 71 个高黎贡山特有种,占地方土著植物 1920 种的 8.8%和 3.7%。独龙江流域同时还是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的自然通道,动物资源异常丰富。根据中科院动物所在独龙江考察发现,独龙江流域迄今发现兽类 104 种,包括资源兽类 59 种、珍稀濒危保护兽类29 种,有鸟类 171 种,大约 85%属于资源鸟类或珍稀物种,有鱼类 7 种,均属土著鱼。19至 2015 年,独龙江乡共实施完成退耕地还林 7000 亩,封山育林 3 万亩、建设薪炭林 11000 亩,全乡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 11 万亩。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93%,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
(二)区位沿革1.区位与人口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北贡山县边境乡镇,距县城 59 公里。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在东经 98°8°37′17″,北纬 27°30′39″~28°24′22″之间。西、南倚担当力卡山,与缅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东邻贡山县丙中洛和茨开镇,东西横,南北纵距 91.7 公里,国境线长 97.3 公里,境内有 37 号至 43 号 7龙江区域历史上属滇、藏、缅、印边民交往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极869 至 1926 年,美、英、法等国先后派 50 多人次到该地区查勘、测量和图弄清这里的宝贵资源,建立从此进入我国腹地的通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义;;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西南周边的进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年04期
2 李洁超;熊坤新;;独龙族伦理思想散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3期
3 张燕;马君;;独龙族传统体育文化源流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8期
4 袁波澜;;对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社会适应的阶段性分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年03期
5 蒋利辉;冯刚;;“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的重大战略机遇[J];中国民族;2015年05期
6 常岚;;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综述[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3年01期
7 王莉宁;;独龙语巴坡方言的声调[J];民族语文;2015年01期
8 杨将领;;独龙语的施事和工具格标记[J];民族语文;2015年01期
9 杨龙;李萌;汪三贵;;我国贫困瞄准政策的表达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年01期
10 张辰光;;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初级发展模式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16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