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科技支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1:09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点任务,产业兴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农村三产融合脱胎于通讯业中的产业融合理论,是将产业融合理论内核运用于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新兴理论。这一理论在德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自2004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农村三产融合理论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讨论热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既考量了我国的内部环境,又结合了国外的农业实践,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农村三产融合能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形成农业新业态,延伸、增值农业产业全链条,完成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时代任务。理论层面,介绍了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三产融合的相关概念,从科技的角度切入,着重关注农村三产融合中科技所起的作用,并反思其影响,通过对现代农业科技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剖析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现代农业科技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撑,农村三产融合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导向。现实层面,概括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利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科技机遇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科技需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无论是作为发展战略还是发展手段,都需要相配套的科技政策予以支持。本文以科技支撑为基点,从组织形式、管理机制、服务体制和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分别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科技作为支撑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道路对改善我国现行的农业状况,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我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科技和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都具有积极意义。
【学位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3
【部分图文】:

农村,农作物,第一产业,种子选育


\逡逑图2.1农村三产融合的初级阶段逦图2.2农村三产融合的完全形态逡逑要达到这种形态,三个产业中若是有一个短板,都会使这种融合大打折扣。这种融逡逑合要求第一产业对农作物从种子选育到成熟结果都有着深刻的考量,什么样的地域环境逡逑最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农作物的每个阶段最佳的光照和水分应该是多少;在一定逡逑的成本和种植范围内,产量跟质量怎么达到最优配对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第一产业逡逑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则需要解决诸如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制造,精准施肥、灌溉、逡逑19逡逑

示意图,横向扩展,农村,纵向


硕士学位论文逡逑冬季具有高透明度高保温率,在炎热的夏季则能够降温、防苔,全年都能够将太阳光的逡逑无用光波转换为能够被植物光合作用高效利用的光波(红光和蓝紫光)。拆装便捷、造逡逑价低廉的塑料农膜是我国覆盖材料的首选,但其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逡逑防灾能力更是低下,限制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发展。而用玻璃/PC扳作为逡逑覆盖材料建造的连栋温室,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防灾能力优秀,自动化程度高,是逡逑我国设施农业十分优秀的覆盖材料,但是其造价成本高,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逡逑大范围推广。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靖;;关于发展农业科技增强农业实力的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5期

2 邢同胜;;我院教师再次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农业科技节目[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6年04期

3 ;省级河横农业科技园区新启动一项农业科技项目建设[J];泰州科技;2008年01期

4 ;我市10家企业获批省农业科技型企业[J];泰州科技;2012年01期

5 ;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J];泰州科技;2011年08期

6 ;互助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呈现五个特点[J];青海农牧业;2006年04期

7 ;我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33家[J];泰州科技;2010年09期

8 ;姜堰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与思考[J];泰州科技;2011年07期

9 ;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J];榆林科技;2013年04期

10 ;更改电话号码通告[J];宁波农业科技;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沙吉旦·吐尔逊;;浅谈如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年

2 季维春;史宏伟;贾乃新;;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应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A];2012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士斌;;农业科技园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例[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4 李英虎;;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的作用与意义[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梁录瑞;张超;高鸿烈;张水绒;;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实践[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蒋和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7 詹峰;;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措施与方法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兴凤;田庆和;刘闯;;如何进一步发展利用——《白城农业科技》[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10 董艳霞;李道勇;;农业科技园规划中的农业文化表现研究——以江西农科院规划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庆国 芦晓春;北京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N];农民日报;2019年

2 杨雄年;“十一五”农业科技探索之路越走越宽广[N];科学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明明;农业科技亟待回归公益[N];中国科学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实习生 刘颖轶;丈量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黄明明;农业科技创新应“顶天立地”[N];中国科学报;2012年

6 黄明明;重视农业科技关键在行动[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郑金武 程春生;山西农业科技跨国推广转化[N];中国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宋翠茹;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新模式打造科技资源“生态池”[N];青海日报;2019年

9 陈进;首个中国-罗马尼亚农业科技园落成[N];粮油市场报;2019年

10 李庆国 芦晓春;北京: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艳丽;新疆扶贫开发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3 张淑辉;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杨礼胜;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结构调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张晓玲;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与创新发展机制与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黄建勇;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林青;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田新豹;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发展总部经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理迪;湖南省农业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2 赵小磊;河北省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3 吕娜;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4 周新策;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5 盛亚苹;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丁志刚;现代农业科技对山西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7 吕文斌;山西省农业科技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叶楚;农业科技组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9 姜雯;农业科技组织在龙井茶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0 吴京宇;科技支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6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16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