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4:19
现代化农业发展以科技支撑为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在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科技研发实力也在逐渐提升。然而,我国农业知识产权转化水平并不理想,大量的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导致我国的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以农业科技作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需求。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业发展瓶颈,同时也是我国创新发展、知识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意义深远。本文以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在政府引导的“产学研”结构模型上引入金融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以及农户等多主体协作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同时,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参与产业化过程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提出均衡策略。最后,本文对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模式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加强“产学研+政金中+农”协同合作,完善高校院所利益分配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第二,加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搭建、完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法律规范以及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信托发展;第三,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金融资本参与,激励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入;第四,完善主体间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本文发现目前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实现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是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研究本身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实现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参与主体之间的高度协同合作。第二,研究方法创新。采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法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均衡对策,从而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第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理论,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农户等多主体参与协作模式,为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政策、资金、人才以及管理保障,全方位保障农业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4;F323
【部分图文】:
在植物授权品种中,大田作物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占总授权品种的84.66%,逡逑远远超过花卉、蔬菜、果树,但是与2015年比较下降了邋1.3%。在大田作物授权逡逑品种中,玉米、水稻和小麦的授权量较多,分别是2728件、2468件和616件,逡逑三项合计占大田作物总授权量的83.77%,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邋1.32%。逡逑(3)农产品地理标志逡逑地理标志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截止到2016年年底,国家农业部、工商总逡逑局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共计批准地理标志7321件(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6831件):逡逑农业部登记2004件、工商总局共注册2906件、国家质检总局批准1921件。逡逑2017年统计登记在册的683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初级农产品共计逡逑5912件(种植业4484件、畜牧业874件、渔业554件),占到总量的86.55%;逡逑通过加工后的产品共计919件,占到总量的13.45%,农业部批准注册的农业地逡逑理标志产品绝大部分为初级农产品。逡逑(二)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不断提升逡逑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逡逑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在农业领域内,我国的知识产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逡逑
省14089件位列全国第二,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授权量平均在1000以上,逡逑四川、湖北、安徽以及福建的授权量在4000至8000之间,而贵州省只有1563逡逑件,如图3.2所示。逡逑16000逡逑14000逦气逡逑12000邋、????逡逑逦夤逡逑?逡逑?逡逑?逡逑8OQ0逦'逡逑?逡逑?逡逑6000邋*???逡逑,?????逡逑4000邋j…一———逦——逦—逦邋??逡逑2000逡逑北京邋江苏邋山东邋浙江邋广东邋安徽邋湖北邋四川邋福建逡逑图3.2农业专利权累积授权量排名逡逑34逡逑
农业知识产权成果成果进行应用及转化的则是科技企业。政府、科研单位以及科逡逑技企业的博弈策略分别为:监管与不监管、作为与不作为、接受与不接受。首先逡逑对参与主体策略选择进行假设,如图5.6所示:逡逑逦1逦选择“作为”策略时,收入ADS,成本为匕逡逑姐^邋选择“不作为”策略时,收入为D‘s,成本为C’s逡逑政府选择“监管”策略时:逡逑逦1逦?科研单位选择“作为”策略时获得的政府资助为队逡逑?选择“不作为”策略时承担的惩罚为Ws逡逑逦I逡逑逦*逦1逦政府选择“监管"时的成本为Q;逡逑政府逦_^选择“不监管”策略时成本为0逡逑当科研单位选择“不作为”策略时:用PG表示(此时逡逑逦1逦政府公共资源浪费.p府需要承扣损失)逡逑*逦I逦科技企业选择“不接受”策略时的收益全部为0逡逑科技企业一?逦科研单位分别选择“作为”和“不作为”策略时,收益为IV、Dp逡逑科研单位选择“作为”策略,政府对其补助为SF邋(政府激励措施)逡逑图5.6三方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选择及收益支付逡逑基于上述假设和相关解释,政府、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三方主体间的博弈收逡逑益支付如图5.7所示:逡逑71逡逑
本文编号:2826667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3.4;F323
【部分图文】:
在植物授权品种中,大田作物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占总授权品种的84.66%,逡逑远远超过花卉、蔬菜、果树,但是与2015年比较下降了邋1.3%。在大田作物授权逡逑品种中,玉米、水稻和小麦的授权量较多,分别是2728件、2468件和616件,逡逑三项合计占大田作物总授权量的83.77%,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邋1.32%。逡逑(3)农产品地理标志逡逑地理标志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截止到2016年年底,国家农业部、工商总逡逑局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共计批准地理标志7321件(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6831件):逡逑农业部登记2004件、工商总局共注册2906件、国家质检总局批准1921件。逡逑2017年统计登记在册的683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初级农产品共计逡逑5912件(种植业4484件、畜牧业874件、渔业554件),占到总量的86.55%;逡逑通过加工后的产品共计919件,占到总量的13.45%,农业部批准注册的农业地逡逑理标志产品绝大部分为初级农产品。逡逑(二)农业知识产权质量不断提升逡逑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逡逑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在农业领域内,我国的知识产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逡逑
省14089件位列全国第二,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授权量平均在1000以上,逡逑四川、湖北、安徽以及福建的授权量在4000至8000之间,而贵州省只有1563逡逑件,如图3.2所示。逡逑16000逡逑14000逦气逡逑12000邋、????逡逑逦夤逡逑?逡逑?逡逑?逡逑8OQ0逦'逡逑?逡逑?逡逑6000邋*???逡逑,?????逡逑4000邋j…一———逦——逦—逦邋??逡逑2000逡逑北京邋江苏邋山东邋浙江邋广东邋安徽邋湖北邋四川邋福建逡逑图3.2农业专利权累积授权量排名逡逑34逡逑
农业知识产权成果成果进行应用及转化的则是科技企业。政府、科研单位以及科逡逑技企业的博弈策略分别为:监管与不监管、作为与不作为、接受与不接受。首先逡逑对参与主体策略选择进行假设,如图5.6所示:逡逑逦1逦选择“作为”策略时,收入ADS,成本为匕逡逑姐^邋选择“不作为”策略时,收入为D‘s,成本为C’s逡逑政府选择“监管”策略时:逡逑逦1逦?科研单位选择“作为”策略时获得的政府资助为队逡逑?选择“不作为”策略时承担的惩罚为Ws逡逑逦I逡逑逦*逦1逦政府选择“监管"时的成本为Q;逡逑政府逦_^选择“不监管”策略时成本为0逡逑当科研单位选择“不作为”策略时:用PG表示(此时逡逑逦1逦政府公共资源浪费.p府需要承扣损失)逡逑*逦I逦科技企业选择“不接受”策略时的收益全部为0逡逑科技企业一?逦科研单位分别选择“作为”和“不作为”策略时,收益为IV、Dp逡逑科研单位选择“作为”策略,政府对其补助为SF邋(政府激励措施)逡逑图5.6三方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选择及收益支付逡逑基于上述假设和相关解释,政府、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三方主体间的博弈收逡逑益支付如图5.7所示:逡逑71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长弘;章芬;姚建军;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科研管理;2015年12期
2 朱桂龙;张艺;陈凯华;;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5年11期
3 刘宁;吴卫成;朱富云;戚行江;;新时期畅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的模式和策略[J];农业科技管理;2015年05期
4 刘笑冰;申强;何忠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06期
5 翟金良;;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03期
6 李蒙娜;;中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7 陈湘东;王生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8 何敏;;知识产权客体新论[J];中国法学;2014年06期
9 李莉;闫斌;顾春霞;;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不对称与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10 吴汉东;;知识产权理论的体系化与中国化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826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