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5:0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LUCC不仅会影响到区域的生态结构,而且还会改变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研究LUCC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从1990年到2015年,三峡库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三峡工程的建设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等人类活动,促使三峡库区LUCC发生重大的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人地矛盾加剧,致使生态服务价值发生变化。过去大部分学者都主要涉及区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的分析或者是对某个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分析,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因此,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效应不仅可以弥补空间尺度分析的局限性,而且可促进和优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应用RS和GIS技术对三峡库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六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三峡库区25年间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演化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库区高程、坡度分布格局,评估了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价值为切入点,分析了三峡库区25年间生态服务价值的数量变化与在高程和坡度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三峡库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估算了2025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数量与格局变化,以期为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1990-2015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为主,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50%以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耕地和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先减后增,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坡度和高程差异,就坡度而言,林地集中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耕地主要分布在小于25°的区域,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10°以下的区域,草地分布的范围较大,各坡度带均有比例分布。从不同高程来看,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460-1167m的区域,耕地集中分布在海拔175-794 m的区域,水域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海拔460m以下的区域,草地集中分布于460-1167m的区域内。25年间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整体动态度,随时间的变化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2000-2005年整体动态度达最高值,景观变化剧烈,土地类型转换较大。不同时段林地和耕地的变化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水域的动态度较小,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三峡库区2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值变化(237.84)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31.92),整个阶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相对平稳,处于中等以上利用水平,而利用程度的变化总体呈降低趋势,并带有正“W”型的动态格局。(2)1990-2015年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体净增53.19亿元,年均增加2.12亿元;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例超过70%,是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体部分。三峡库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明显的坡度和高程差异:各坡度段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其中25°坡度段在不同时段均具有最高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量及最高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各高程带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随高度增加而增大,高海拔地区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1167-1616m高程带具有最高的生态服务价值量。研究时段三峡库区各单项服务价值贡献率变化不大,生物多样性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文调节功能的合计贡献率接近于总体服务价值的一半,而美学价值和食物生产等功能合计贡献率不足12%,表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以调节、支持等服务性功能为主;从各单项服务价值来看,生态服务功能增加主要为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温调节、废物处理、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美学价值生态功能,下降的为食物生产功能。(3)应用Ca-Markov模型对三峡库区2025年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三峡库区的LUCC情况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由2015年的60.31%下降到2025年的52.61%,但其仍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而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则分别由2015年的28.26%、5.67%、3.00%、2.75%增加到2025年的31.15%、7.16%、4.22%、4.86%。2015-2025年间,三峡库区总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的趋势,由2015年的1318.46亿元下降到2025年的1298.35亿元,共减少了20.08亿元,年均减少0.15%。从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构成来看,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例虽有所变化,但构成结构基本稳定。在研究时段内,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发生复杂的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有所上升,而林地和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由于林地是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而三峡库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从而使三峡库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略有降低。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826;F301.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2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1.3 土地利用演变模拟研究
    1.4 小结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区概况
    2.6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2.7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1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1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
        3.1.2 土地利用时段变化特征
        3.1.3 不同坡度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4 不同高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5 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3.2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分析
        3.2.0 1990-1995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2.1 1995-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2.2 2000-2005 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2.3 2005-2010 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2.4 2010-2015 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2.5 1990 -2015 年土地利用转移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4.1 生态服务价值数量变化分析
        4.1.1 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分析
        4.1.2 不同高程带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4.1.3 不同坡度段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4.1.4 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分析
    4.2 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5.1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演变模拟
        5.1.1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
        5.1.2 2000-2015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演变模拟
    5.2 202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演变预测
    5.3 2025年三峡库区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凤维;罗志军;曹丽萍;赵杰;赵越;;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3期

2 赵佳奇;卯昌书;张剑;付意成;;基于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年06期

3 刘引鸽;张妍;史鹏英;;基于土地利用的陕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4 赵姜;龚晶;孟鹤;;基于土地利用的北京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05期

5 张寒;谢炳庚;韩龙飞;邓晓军;杨明楠;;城镇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1期

6 邵雪亚;张蔚文;刘勇;吴丹;;生态服务价值核算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年04期

7 刘海;王兴玲;陈晓玲;陆建忠;;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的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张智全;黄高宝;李广;;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6期

9 李琳;林慧龙;高雅;;三江源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能值评价[J];草业学报;2016年06期

10 孟庆香;陈丹杰;吴晶晶;曲晨晓;;生态服务价值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南周口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悦;马仁锋;候勃;金邑霞;赵一然;;杭州市街道林地生态服务价值演化及其时空分异[A];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国际化研究”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马东春;欧阳志云;孟庆义;韩中华;王凤春;汪元元;江波;;北京水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及管理[A];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3年)[C];2013年

3 杨柳英;赵翠薇;王磊;胡震;李朝仙;;喀斯特槽谷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南方喀斯特间歇泉-长顺“潮井”生态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8年

4 杨锁华;胡守庚;;长江中游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5 刘金山;王乐强;王艳艳;;基于统计制度的北京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监测体系[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许田;;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尹增强;;大连黑石礁海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婷;叶亚平;;常熟市南湖荡生态服务价值评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9 赵小lN;;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述评[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申俊鹏;秦明周;;近20年河南省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捷;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超2000亿[N];昆明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成栋;1.72万亿元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背后[N];四川日报;2017年

3 记者 刘建波;福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年均超8000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

4 记者 武建雷;2010年提供生态服务价值逾2000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5 记者 徐恒杰;北京市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总额相当[N];农民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杨 通讯员 谷艳平;四川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1.63万亿[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7 记者 王成栋;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63万亿元[N];四川日报;2014年

8 记者 熊筱伟;林业生态服务价值去年达1.62万亿元[N];四川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李凌翌;我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每年达256亿元[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徐斌;云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每年1.48万亿[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聪;四川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方福平;我国稻田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陈_g;湖北省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卢炎秋;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5 张中浩;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市化时空格局与过程[D];浙江大学;2014年

6 祖皮艳木·买买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的焉耆盆地生态安全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7 林清山;柑橘林碳汇潜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杨倩;湖北汉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0 宋洁;杭嘉湖平原水稻田演变特征、变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霜霜;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许晶;沈阳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及典型公园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D];沈阳大学;2018年

3 王雪涛;沈阳天柱山植物群落及生态服务功能初步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4 杨超;中原城市群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及社会驱动因素差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

5 彭媛媛;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预测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

6 谢静;城市景观复合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7 李凯娟;河流生态服务价值与水文—生态影响机制的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8 张洁莹;淮安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赵东喜;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10 白晓飞;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26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6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4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