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26 16:40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大量耕地、宅基地被闲置,这些现象已成为我国农村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使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山西省地形复杂,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推动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有必要了解各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很多,多数集中在土地流转现状、绩效评价和模式选择的问题上,对于农用地流转的地区差异研究比较少,更缺乏对山西省土地流转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差异及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对文献、统计数据的整理,发现山西省在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土地流转得以快速发展,2014年8月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与全国总体水平有一定差距;山西省各地区土地流转在流转水平、流转方式、流向等方面存在整体差异。(2)通过对神池县、太谷县、尧都区、永和县、永济市五个样本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区的流转比例、流转价格、是否签订流转合同及土地流转的期限存在具体差异。该差异表现为:流转率最高的地区为65%,最低的地区仅有26%;山地丘陵区的流转价格低于平原地区,流转到合作社及企业的价格高于普通农户;合作社、企业参与的流转比普通农户之间的流转更加规范;五个样本区的流转期限均以短期为主,但各地区的具体流转期限及最长期限存在明显差异。(3)通过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了八项主要影响指标,并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非农收入、劳动力数量三项指标对农户转出土地具有显著影响;流转价格、农业收入、机械化水平对于农户转入土地更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问卷调查回收的样本数据偏少;分析影响因素的指标主要体现了农户自身情况,缺乏宏观因素。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
【部分图文】:
理论基础规模经济理论来源于西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规模的变化与其投资效益变化关系规律的一种科学。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1)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2降低生产成本。其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并购活动能够增加收益规模的原因其实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也随之而改变。面对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下、被撂荒等现实情况,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当下农村发展的有利选择。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2007 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5.2%,到 2017 年 3 月份,全国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已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35%,在一些发达地区,流转比例已超过50%。就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而言,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家水平。所以,了解我省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差异,对于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 山西省概况3.1.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
图 3-3 近十年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图 3-4 近十年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图以上数据来源于文献整理和中国农经信息网、土流网等网站。2013 年数据未公布,所以未
本文编号:2827213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
【部分图文】:
理论基础规模经济理论来源于西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规模的变化与其投资效益变化关系规律的一种科学。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1)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2降低生产成本。其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并购活动能够增加收益规模的原因其实是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随着规模的继续扩大,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也随之而改变。面对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下、被撂荒等现实情况,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当下农村发展的有利选择。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明显加快,2007 年全国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5.2%,到 2017 年 3 月份,全国承包耕地的流转面积已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35%,在一些发达地区,流转比例已超过50%。就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而言,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家水平。所以,了解我省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差异,对于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 山西省概况3.1.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
图 3-3 近十年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图 3-4 近十年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图以上数据来源于文献整理和中国农经信息网、土流网等网站。2013 年数据未公布,所以未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英;;美国土地流转制度研究[J];世界农业;2015年08期
2 张颜亭;何筠;;江西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J];当代经济;2015年13期
3 杨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供求矛盾运行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年06期
4 张晗;邵彦敏;;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5年03期
5 肖端;;土地流转中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式研究——基于成都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5年02期
6 李中;;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基于湖南邵阳市跟踪调研数据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7 刘莉君;;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邱蓉;代慧琴;;对地租理论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9 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8期
10 郭嘉;吕世辰;;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827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