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
【学位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211
【部分图文】:
安远 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地后备资源现状分析地后备资源现状分析是在对安远县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对安远县耕地后备资源现状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安远后备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安远县点。简介地处长江水系赣江上游和珠江水系东江起源地,闽、粤、赣乌县、定南县、信丰县、于都县、赣县 6 县相接壤;安(图 3-1)。
安远县中部突起,向南北倾斜,北部又向北东倾斜,东西边缘高。安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18.7℃,年平均降雨量 1640mm,境内丘陵山地交错,层峦叠嶂,群山起伏,丽,田园丰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宜产宜居。2、植被状况和土壤条件安远县内有树木 116 科 755 种,以阔叶树木为主要树种,境内分布有国家种 31 种、观赏树种 84 种、用材料种 97 种、特用经济树种 18 种。安远县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等 6 个土类,10 个亚类,29 个土属,55 个土种3.1.2 社会经济现状安远县设有鹤子镇、孔田镇、三百山镇、欣山镇、车头镇、版石镇、天心布镇、镇岗乡、凤山乡、高云山乡、新龙乡、蔡坊乡、重石乡、长沙乡、浮槎芫乡、塘村乡 8 镇 10 乡,151 个行政村,16 个居民委员会, 1734 个村民小远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评价时点为 2015 年 12 月 31 日,因此,对安远县社和土地利用现状描述均以 2015 年年底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2015 年,安远县户籍人口为 398614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 97061 人,农为 301563 人(图 3-2)。
图 3-3 2010 2015 安远县经济发展(万元)Fig.3-3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2010 to 2015 in Anyuan County(million yuan)3.1.3 土地利用现状2015 年,安远县土地总面积为 235000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 18973.3占安远县土地总面积的 8.07%(表 3-1)。表 3-1 2015 年安远县土地利用现状(hm2)Table 3-1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and use in 2015 in Anyuan County (hm2)地类结构 2015 年地类面积(hm2)占土地总的比农用地耕地 18973.33 8.07园地 20453.33 8.70林地 176766.67 75.22牧草地 1846.67 0.79其他农用地 5513.33 2.35农用地合计 223553.33 95.13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6846.67 2.91交通运输用地 1146.67 0.4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326.67 0.14建设用地合计 8320.00 3.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686.67 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树斌;;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03期
2 尹建雄;;浅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04期
3 徐恩宇;狄春;关国锋;郑浩;汤永玲;;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特征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年01期
4 张文信;董光龙;杨忠学;刘金花;;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1期
5 董光龙;张文信;杨忠学;刘金花;;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8期
6 郑武;;海南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年28期
7 ;数字[J];农村工作通讯;2017年02期
8 贾树海;李金典;谢东祺;方向伟;;内蒙古巴林右旗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生态安全研究[J];土壤通报;2016年04期
9 郭玉双;庄玉成;曹永亮;;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应考虑多重属性——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6年01期
10 王娟;于凤荣;孙晓兵;郑惠玉;;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端林;;诏安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测算及结果分析[A];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土地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运菊;;贵州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仲嘉亮;李新琪;;新疆艾比湖流域核心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张卯年;;发展经济必须保护耕地[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石伟;马泽忠;黄川林;黄文妍;;重庆市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对土地开发整理结果的影响[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唐程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形势分析[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邹玉川;;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思考[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8 刘志刚;田义军;;浅析发展小城镇与保护耕地[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9 张舟;张坚;;四川省耕地建设现状及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10 于晓康;李子君;;山东省农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文;全国耕地后备资源8029万亩[N];农民日报;2016年
2 记者 李平;可复垦采矿用地纳入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首席记者 周怀龙;全国近期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仅940万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4 王传元 江苏省灌云县国土资源局;护好用好耕地后备资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
5 尚婷;上海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记者 黄朝武;我国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500万公顷[N];农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 于猛;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摸清[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赵晓展;我国有不同适宜度的耕地后备资源8亿亩[N];工人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郭春蔚;我区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约30.4万公顷[N];阿勒泰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金广;开发利用好耕地后备资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潜力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赵志强;白银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3 王玲卫;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照涵;基于生态协调发展水平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周建义;安远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席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德安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7 胡杨;“限制性因子”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8 罗尹淞;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9 蓝青;湖南省耕地后备资源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樊翔;大连市金州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分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7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7837.html